第一百八十一章 帮忙(第1页)
林峰斜睨了他一眼,语气中带着几分揶揄。“就你?去了还不够给人家塞牙缝的。吴国高手如云,你去了怕是有去无回。”赵虎讪讪地摸了摸鼻子,不敢再吭声。林峰沉吟片刻,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你说,咱们要是能找到一个颇有声望的文人,让他来帮咱们选人,岂不是事半功倍?”赵虎眼睛一亮。“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呢!可上哪儿去找这样的人呢?”林峰眼底精光一闪,嘴角微微上扬。“或许,我已经有了一个人选。”……方府,青砖黛瓦,古朴雅致。庭院中,几株老梅傲然挺立,枝头点点梅花,在寒风中散发着清幽的香气。赵虎跟在林峰身后,一路走来,不住地打量着四周,眼中满是好奇。“大人,这方正到底是什么来头?瞧这宅子,比咱们监察院气派多了!”林峰淡淡一笑,并未作答。方正似乎对他们的到来并不感到惊讶。他一身素衣,站在门口迎接,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林大人,别来无恙啊。”三人落座后,丫鬟奉上香茗,林峰开门见山,将自己的诉求告诉了方正。“方先生,如今大启与吴国关系紧张,我监察院急需一位德高望重、学识渊博之人,为我们挑选合适的人才,渗透吴国情报网。不知先生可有推荐?”方正捋了捋胡须,神情严肃。“林大人为国为民,老朽佩服。此事关系重大,老朽定当竭尽所能,为大人挑选合适的人才。”林峰起身作揖,诚恳道:“那就有劳方先生了。”“先生可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来,监察院定当尽力满足。”方正连忙扶起林峰,笑着说道:“为国效力,何谈要求?只是老朽挑选人才,需得细细考察,还望大人给予足够的时间。”“这是自然。”林峰一口答应。“先生尽管慢慢挑选,不必着急。”方正捻着胡须,微微眯起眼睛。“不知林大人所需人才,有何具体要求?也好让老朽心中有数。”林峰放下茶盏,神情严肃起来。“首先,此人需精通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最好在文坛小有名气。其次,此人必须机敏灵活,懂得变通,切不可迂腐不堪。毕竟,这是要深入敌国,若是一根筋,怕是寸步难行。”赵虎在一旁插嘴道:“对!对!最好还得能说会道,会察言观色,最好是那种……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林峰瞪了他一眼。“粗俗!”方正却捋须笑道:“这位小兄弟所言,倒也并非全无道理。只是换个说法,便是要此人通晓人情世故,善于交际应酬。”林峰点点头,表示赞同。“方先生所言极是。此外,此人最好对吴国的文化、风俗人情十分了解,如此才能更好地融入当地,不至于露出马脚。”方正闻言,沉吟片刻,缓缓道:“林大人所言,老朽已尽数记下。只是这样的人才,却是可遇不可求啊。老朽也无法保证,一定能找到完全符合大人要求的人选。”林峰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天下哪有十全十美之事?他微微一笑,拱手说道:“先生尽力便好。此事关系重大,还望先生多多费心。”方正也起身回礼,态度谦恭。“为国效力,义不容辞。老朽定当竭尽所能,为大人寻觅合适的人才。只是此事需要些时间,还请大人耐心等待。”“这是自然。”林峰应道。辞别方正后,林峰和赵虎走出方府。赵虎忍不住问道:“大人,您真觉得那老酸丁靠谱?细胳膊细腿的,风一吹就倒了,能认识什么厉害人物?”“依我看,咱们还不如去趟江湖上的‘听风楼’,那儿三教九流,什么奇人异士都有,保准能找到您要的人才!”林峰无奈地摇摇头。这赵虎,武功高强是一把好手,就是这脑子……时常缺根弦。“赵虎,你最近话太多了。方正先生是江南文坛泰斗,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可不是你口中的‘老酸丁’。他若真想捞好处,机会多的是,何必巴巴地等咱们上门?”赵虎缩了缩脖子,小声嘟囔。“小的这不是替大人您担心嘛……”林峰叹了口气,放缓语气,解释道:“这次的任务非同小可,我们需要的人才,寻常途径难以寻觅,而方正先生恰恰是最佳人选。他桃李满天下,只需振臂一呼,就能招来无数人才,总比我们大海捞针强得多。”赵虎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小的明白了,还是大人您想得周全。”“而且。”林峰顿了顿,眼底精光一闪。“方正德高望重,他肯出面举荐,也能让被选中的人更容易相信我们,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赵虎这才恍然大悟,一拍大腿。“对啊!还是大人您高明!小的就说嘛,您肯定有您的道理!”……回到监察院,林峰立刻召集了几个心腹。偌大的议事厅内,气氛凝重,只有偶尔翻动卷宗的沙沙声响。林峰坐在主位,低声询问。“关于吴国的情报收集工作,进行得如何了?”其中一个名叫周潜的心腹上前一步,躬身禀报。“回大人,吴国的情报收集一直都在进行,只是……”他顿了顿,似乎有些犹豫。“只是什么?吞吞吐吐的,像什么样子!”赵虎在一旁粗声粗气地吼道。周潜吓得一哆嗦,连忙说道:“只是吴国对情报的管控极为严格,我们安插的眼线很难深入核心,获取到的信息大多是些无关紧要的边角料。”林峰眉头紧锁。“这么说,我们对吴国朝堂、军队以及重要官员的了解,仍然十分有限?”“正是如此,大人。”周潜低着头,不敢直视林峰的目光。议事厅内一片寂静,落针可闻。良久,林峰才缓缓开口。“周潜,我知道你尽力了,吴国的情报网一向难啃,此事急不得。”他顿了顿,锐利的目光扫过众人。“但,并非毫无办法。”:()为国付出十八载,回来废长立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