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第1页)
闻着满屋子扑鼻的菜香,还有那一盘并不常见的东坡肉,还有出差去过湖北时吃的珍珠丸子。
这珍珠丸子用江北糯米做成温润如玉的圆状,外皮软糯,咬进去是香菇猪肉和马蹄作馅,平时可吃不到!
贺钊就知道没来错时候了,要是提前点儿来,彭老师怕他们饿肚子,就得让姜阿姨先端一部分让他们吃。而这几道典型的湖北名菜,一看就是留给老四他媳妇的,自家几口人就轮不到份儿了。
凭什么,老四媳妇不过就一农村被退婚的姑娘,凭什么配得这待遇?
进门看见总政委独自坐在沙发上,贺钊就假惺惺地关切起来:“哎哟,咋能叫爸爸一个人孤零零在茶几上用饭?我们一家四口过来陪着您吧!”
“你过去,少来我这掺和,不够填你一个人肚子。”老政委看穿他。
何止四口是六口。
来蹭饭也就算了,还沾亲带故的带一堆来,反客为主,这是把他一家当成今晚的客人?
“我不去。”
“我也不去,我们想陪着四婶婶一块儿坐。”十三岁的贺莹瞅一眼,发现家里忽然多了个像明星一样漂亮的小姐姐,真的比明星都要发光的白皮肤,好好看呐,应该比她们班阅读角的那本白雪公主都白。
看见坐在那的四叔和贺昀,她一下子就明白过来是四婶了,拉着弟弟就抢占了旁边的座位。
这……
贺钊看了老婆周茜一眼,周茜心里也酸溜溜的。贺钊跟贺军、贺涵是亲姐弟,贺钊最小,平日里贺军和贺涵都挺照应着他们家。周茜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现在多出来个笼络人心的的四弟妹,心里难免会不舒服。
还好她带了表妹杜敏过来,看等会儿不拆穿小苏那点班门弄斧的伎俩。一个农村逃婚姑娘,还能有本事进军区报社了?看的是老四贺衍的面子吧。
没人想共享老爷子那几盘份量可怜兮兮的菜,但孝顺话已经放出去了,贺钊只好咽了咽口水,言不由衷地说:“不然周茜你坐桌上吃吧,我陪爸爸坐沙发上。”
留一个人去给小苏套话也好。
周茜就拉着表妹和她对象,满不在乎地坐了下来。
第71章贺衍翻个身,转向苏麦麦……
几个孩子凑在一块,不怕餐桌上不热闹。
姜阿姨的厨艺很好,平时贺总政委倡导廉俭,也就做做家常小菜,味道已经能打十分了。今晚上为了迎接小苏和贺衍回家,特地准备了这一桌子,可谓美味佳肴色香俱全啊。
大伙儿边吃边聊天,周茜还有她领来的表妹杜敏、杜敏对象频繁地夹着菜,不仅自己吃,也给自家两娃拼命夹,碗里的还没吃完,却先要把菜都装满。
就连一贯大大咧咧的贺辞琅都看不下去了,嘀咕道:“三婶,你们是不是特意饿过几顿过来的,咋这吃相?”
彭若竹不动声色地扫了一眼,心里有点膈应。老三和周茜一家四口整年都在这边蹭饭,这倒也没啥,都是一家人嘛,多几双筷子的事儿。可今晚明明是给小苏贺衍接风洗尘的,真不必这样计较。
只是她修养好、忍耐惯了,彭若竹便温柔地给苏麦麦夹菜:“小苏多吃点,这是姜阿姨特地给你做的湖北菜。平时上班辛苦,你离家又远,想吃吃不到,休假这段时间啊,想吃什么就和阿姨说。姜阿姨的手艺好,她都会做。”
周茜听了,就觉得妈是不是话中有话,这才把夹菜的频率放缓了些。
苏麦麦尝了一口东坡肉,直夸味道好吃,说改天要向姜阿姨学习学习,听得姜阿姨也笑呵呵的。
彭若竹便问了她日常生活习不习惯,以及工作上的事儿,苏麦麦都一一回答,还列举了一些采访美丽新军嫂时的有趣话题。
她声音悦耳,穿书前又是学新闻传播的,能把故事说得活灵活现,听得孩子们都津津有味,举着筷子忘记了吃饭。
杜敏就不痛快了,她高中毕业想去当兵,没选上,又想进军区报社当文职。起先托表姐周茜家的关系,先进去试岗做校对,结果经常错别字和符号没仔细,半个月不到就辞退了,之后再想调岗进报社,人家不收了。杜敏为此耿耿于怀,今天听表姐说起,贺衍哥那个媳妇进了报社,做的还是她梦寐以求的记者,她就想亲自过来瞧瞧,看到底哪里比自己能耐。
结果也就是够漂亮而已嘛,没看出强在哪了,哼,想想杜敏心里更不舒服。曾经她也希望像表姐一样嫁进贺家,贺衍哥看不上,结果现在却让一个路边遇见的退婚姑娘捷足先登了。
今晚非让这个姓苏的女人下不来台不可!
杜敏就似笑非笑地张口:“小苏,你们社里那个欧主任,是不是个戴眼镜的,没啥脾气的中等个?我见过他两次。他那人好说话没啥原则,难怪能让你随便进去做记者呢,肯定是看在贺衍哥的面子上吧?刚好就运气凑巧,让你随便拍了两张照片用上了,若换到咱们总军区,只怕门槛都摸不到的。”
周茜暗自夸赞表妹说话专挑痛点,便逮着机会见缝插针:“要不怎么说还是和四弟结婚好啊,这如果留在农村老家,别说是一个军区记者了,就是镇子的喇叭员都轮不上。难怪人人都想攀高枝嫁干部,咱们军区大院里多少这样的家庭,有的女方嫁了又不本分,三天两头的闹些花边绯闻……这么一想,不工作也不行。虽然咱们这样的家庭,多弟妹一双筷子也不是养不起,但闲着无聊,只怕也像别家那样闹起传闻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