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2章(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再写再写,继续写,多多来钱!

她脸上不禁溢出了明媚的金灿灿的笑容来。

汪婷抚摸着肚子,弯着眉眼答道:“邮递员是一摞子把信递给我的,估计他看地址是杂志社,就习惯性塞在一块。对了,刚刚那封看似杂志社的汇款单,小苏你是投稿采用了吗?”

汪婷随军前在图书馆工作,对出版社的来信和汇款方式都比较了解。

苏麦麦之后持续发表作品,早晚瞒不住,她便也大方承认道:“月初投了两篇稿子,庆幸都采用了,是汇款单来着,有空我去市里一趟取出来。”

哟,听得马妹花和汪婷的眼睛都亮了。

大作家啊,投两篇就发表两篇,这么厉害!!

尤其汪婷了解其中的工作环节,比较清楚一个投稿的周期,大多数投出去的稿要等一两个月才有回音。谁能当月投当月发,那得是当红作家的待遇了。

这个年代,但凡能发表篇文章,就是相当不得了的。还有人为了能发表,就专门去投稿那些容易过稿的生活小常识、历史故事什么的,只要发表出去,哪怕是报纸上犄角旮旯的一个小豆腐块,都引以为荣。

更何况是大众文学、故事汇,这种知名的大杂志社呢!

汪婷率先说道:“想不到呀,小苏你是大作家,咱们家属院真是藏龙卧虎了,好厉害。”

嘿嘿。苏麦麦默默地受用了夸奖,这才刚开始呢,等她把后世看狗血文、苏文的经验技巧都用上,还有N多篇故事继续写出来。

不过她脸上风轻云淡,做着谦虚的语气:“也就是平时贺衍不在家,我闲得就试着写写投投,能发表还是挺高兴的。谢谢汪婷姐帮忙收信了,改天样刊寄来我送你一本。”

一路往家里回去,马妹花都在啧啧不已:“你说你啊小苏,你还有什么本事是我不知道的,一天天的尽给人惊喜!”

到家后,苏麦麦把书桌的抽屉收拾一番,空出来一个,准备专门放投稿的信件用。

还要去做一个账本,用来存储她的稿费。不过她现在还是个没身份的人,得先用贺衍的名头开户。

虽然结婚后苏麦麦就是军属了,可户籍还在原身的小镇,为了甩开原身的奇葩亲戚,她得等两年后全国开始普及身份证,她从部队办理了新的身份证和户籍,才能自己开储蓄账本。

苏麦麦环视了一圈,还得添一个书柜才行。等贺衍休假回来了,他们两人一块去镇上的木器厂看看,镇上的木器厂和伊坤军区有合作,部队军人购买家具可以打优惠折扣。

她自己都没发现,她已经逐渐开始了与贺衍经营家庭的举动。

这个时期正值改革刚放开,人们经历了严格的过程,对于情感尤其是爱情方面的文学需求一下子增多。苏麦麦看年代剧的时候,就在剧里发现了,人们对于爱情的追捧俨然高过其他,不少诗歌或者文艺作品都把爱情放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可以为了爱情抛弃这个牺牲那个的。

她倒是不必这么鼓吹,但写情感故事可以作为她的创作方向。正好最近李娜娘家争房的事儿,让她产生了新思路,苏麦麦准备写个一万来字的中篇小说,关于市井工人家庭分房、下乡返城、离婚后重遇爱情的故事。

当然,写的并非李娜的事儿,只是这个事引发出的新灵感,结局是皆大欢喜的HE。

吃过饭,苏麦麦就先趴在桌上打了个大纲草稿。

*

下午一点多钟,驻地连队宿舍的外面,姚红霞两手揣着口袋,走过来又走过去的兜圈圈子。

她姨苗素莲催着她,尽快找史排长把处对象的事儿定下来,这也是她姨夫陈团长下的死命令,说再不确定对象,就得把她撵回老家去了。

姚红霞在部队住了大半年多,见惯了挺拔高大、一身绿军装,走路像青松一样威风凛凛的军人,回了老家后那些男青年她哪还能看得上啊。

相比之下,史排长虽然矮些,好歹也有一米七二了,还能说一嘴儿甜话,至少能哄得自己开心。

算了算了,姚红霞心里再是百来个不愿意,可风波是自己惹出来的,外面家属们说得那么难听,说她跟人睡过、胸脯被人揉-大什么的,她还是黄花大姑娘好嘛!她也不乐意背锅,只好硬着头皮主动找史排长来了。

上午就来过一趟,可人家连队的士兵说,史排长出去办事儿了,不在队里。

姚红霞吃过午饭就又再过来一趟,结果史排长还不露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