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第3页)
正好也能给陆记者分散一下压力。
“小贺、小苏来了,正惦记着你们的喜糖呢!”
“陶嫂子您好。”苏麦麦露出微笑。
哟,真漂亮呀,这身材,这气质!看得陶向红眼睛都亮起一亮,难怪叫老政委的四儿子都动心了呢。
“别叫嫂子,叫我陶大姐好了。”陶向红亲热地接过苏麦麦手中的礼物,将她牵进了客厅里。
那天秦旅长给贺衍找婚房,回来就给老婆吹枕头风了,说了总军区贺军打电话督促贺衍结婚的事。
秦旅长和贺军是战友,早听说过贺军还有个四弟,但一直没细说。秦旅长按着年龄一推算,估摸着这贺衍应该就是了,暗叹自己怎么早没想到啊,竟然这么个人才在眼皮底下没认出来!
但考虑到老政委对这件事也从来不提,两口子便也缄默不出声,只是态度上对此更加热情了。
看见小两口登对地坐在沙发对面,陶向红接连对苏麦麦夸赞不已,夸小贺有眼光,这么俊的姑娘往那儿一站,是军中一朵花了。
又问了两人昨天婚礼仪式上的情形,告诉苏麦麦军嫂是一个光荣的职业,若有什么需要的只管提,组织上都会尽力给解决。
陶向红啧啧地提点道:“小贺初婚,部队里的男人难免大条,生活上柴米油盐若有不懂的只管过来问,你陶大姐都闲着。”
贺衍瞅着陶向红格外热情的态度,寻思大哥贺军那一通电话,估计让自己出身被看穿了。
但看穿也无妨,终究在自己当兵最基层的时日已过去,他靠的都是拼搏的真材实力。再说,只要是在这北疆军区的事,总会有天瞒不住!
他便与苏麦麦客气回应着:“多谢陶大姐关心了。”
忽地苏麦麦一抬头,看到饭桌那边的陆韬了。小伙子挺年轻,国字脸,架着一副眼镜,应是军区的文职人员,正在焦灼地鼓捣着相机,鼓捣得脸腮耳根都发红。
苏麦麦便问道:“这位同志是相机出问题了?”
陶向红见状,替着解释起来:“可不,也是我给添麻烦了。军区生活画报来采访,前几天我感冒不舒服,耽误了陆记者工作,今天相机临时又坏了。这次的优秀军嫂报道很重要,听说各省军区都还会往燕京方面报,唉,瞧这整的。”
陆韬连忙愧责地说道:“哪能是您的错,是我给您添麻烦了!也不知道这家伙怎么了,距离调不了焦距,我再瞅瞅……”
扶了扶镜框,越发把眼睛往相机上凑。
苏麦麦瞥见他手上的机型,顿了一顿,问:“是不是相机距离旋钮调不动了?”
陆韬连忙抬起头来:“对对对,你怎么知道?”
苏麦麦大学里参加过摄影社团,社长有一次活动的主题就是了解各个时期的相机,不知道还从哪弄来了一批老式的机械相机,从60年代到00年代都有,请来了老技术师现场讲解。
苏麦麦因为专业的关系,对相机知识有需求,还在活动中当场实操过,知道老式机械相机常出现的哪些基本问题。
看这记者急的,不妨先试试看。
她站起身来走过去,伸出手说道:“我听你说距离调不了,就想到的这问题,你不介意的话让我帮你看看。”
一台相机价格昂贵,每次出来采编材料,都需要报备单位申请审批,如果拿回去坏了,虽然应该可以修理,可难免给领导留下不好印象。
陆韬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把相机递给了苏麦麦。待凑近了看清她模样,莫名脸庞一红,低下头来。
真是个腼腆的书生气呀。
苏麦麦拿在手上翻看,是海鸥的牌子,据说参考了德国的技术。她试了一下对焦,发现是距离旋转钮只会空转但实际距离不动,应该是固定距离的大螺母松动了。
这个正好是她之前在社团操作过的,她将松动的大螺母摁住,调整了光圈和快门,一阵操作后,对着窗外景致试了试:“好了。”
为了验证能照相,她朝向陶向红坐的沙发方向,对焦照了两张,将相机交还给陆韬说:“应该没问题了,你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