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7章(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等今年自家分到田地时,家里小孙女还道:“奶奶,我真的不用给小姐当丫鬟吗。”

“不用,你本来就不是丫鬟。”

那些佃农家里的女孩男孩们,都会被大户人家挑选,说是给他们恩典,那可是给小姐少爷们做丫鬟仆从的机会。

多数人家都知道利害,但凡心疼女儿,不想让她签卖身契的,基本不愿意孩子们被挑选。

他们不懂什么大道理,就是知道,他们不是奴仆,不想跟牲口一样被挑挑拣拣。

也是这种时候,老婆婆心里暗下决心,她要是病了,就直接上吊去死。

绝对不让孩子们卖田给她看病。

但这会,那些念头暂时被抛开,她眼里只有棉花,手指熟练一年捻,棉线就出来了。

这样的线制成布,漂亮得不得了。

还是她年轻时,爹爹教她的。

从种白叠子,以及麦子轮耕,还有白叠子种植的各种技巧,以及如何纺线织布,一直记在她心里。

老婆婆眼里带了希冀。

自家有了田地,那明年就开始种?

她敢打包票,她指点出来的白叠子,产量一定比其他地方高!

倘若村子里有人想学,她也可以教。

原本觉得自己是个没用的老太婆。

现在老婆婆瞬间换了心态。

她可以教大家种白叠子。

到时候乡里乡亲的,一起过上好日子!

可在场的人里,最激动的还不是这个老婆婆,反而是纪楚。

在眼前老婆婆的描述里,纪楚终于把县志上并不完整的内容拼凑出来了!

也就说,不仅在前朝,甚至在今朝有段时间里,沾桥县一直有白叠子,也就是棉花产业。

当地人还开辟了大片的棉花田。

但一个是现在的朝廷不需要供奉白叠子,还有就是种白叠子的百姓们,田地日渐被兼并,原本的这个产业也就逐渐消失了。

按照老婆婆所说,大概四十年前,还是有人在做这个买卖的。

不过那时候,白叠子数量已经不多。

等到之后的种种变故,手艺基本失传。

也就她的父亲还在坚持。

因为她父亲小时候见过,整个沾桥县白叠子丰收的场景。

一直到她,算是沾桥县最后一个,懂得白叠子怎么种,怎么用的人。

否则提起白叠子,为何多数人都一问三不知?

连今年三十多的傅书吏都闻所未闻,他爹娘也是不知道的。

在沾桥县某个偏僻的村子里,只有老婆婆父女俩,知道当年沾桥县白叠子的辉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