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83章(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1683章

“看看这些新玩意儿。”林臻指着那些铁器。

“哦,这些啊。”掌柜脸上露出自豪的笑容,“都是按格物院新出的图纸打的。这是改良的齿轮,传动更顺滑。这是蒸汽机用的安全阀,防爆的。这纺纱机模型,加了飞梭,效率能翻倍。”

“格物院的图纸好用吗?”林臻问。

“好用!太好用了!”掌柜眼睛发亮,“以前打铁,全凭经验,瞎琢磨。现在有了图纸,尺寸、角度、材料,清清楚楚。照着做,省时省力,做出来的东西还精准。听说格物院还要开匠作学堂,教我们看图纸、算尺寸、用新工具。我打算让儿子去学学,将来吃这碗饭,光有力气不行,得有脑子。”

“不怕学了新东西,抢了饭碗?”林臻问。

“怕啥!”掌柜爽朗一笑,“手艺在身,走遍天下。学了新东西,能打更精巧的物件,接更大的活。你看隔壁机巧阁的老刘,接了焚雷司的订单,做电报机零件,那工钱,翻了好几番!”

正说着,一个年轻工匠拿着图纸跑进来:“师傅,您看这个轴承的尺寸,是不是有点问题?”

掌柜接过图纸,仔细看了看:“嗯,内径公差标小了。按这个做,装不进去。得改。你去格物院设在城南的技工咨询处问问,看是不是印错了。”

“好嘞!”年轻工匠拿着图纸跑了。

“现在方便了。”掌柜对林臻道,“有啥不懂的,直接去问。不像以前,闷头瞎干。”

林臻微微颔首。格物之学,正通过图纸、学堂、咨询处,悄然改变着底层工匠的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技术的普及与提升,是新政惠及民生的根基。

离开工坊区,林臻来到城东的“文华坊”。

此处书肆林立,墨香四溢。

不少身着儒衫的学子穿梭其间,或驻足翻阅,或低声交谈。气氛比往日多了几分凝重与思辨。

林臻步入一家名为“翰墨斋”的书肆。

店内,几名学子正围在一处书架前,争论着什么。

书架上,赫然摆放着新版的《格物启蒙》、《算学精要》、《机械原理》等书籍,旁边还有礼部新编的《科举格物科考纲》。

“荒谬!荒谬!”一个年长些的学子手持《考纲》,面红耳赤,“格物科竟与经义科并列!考什么杠杆原理、蒸汽机构造!此乃舍本逐末!圣贤书不读,却去钻研这些奇技淫巧,成何体统!”

“王兄此言差矣。”一个年轻学子反驳道,“格物致知,乃圣人之训。北疆雪灾,铁龙电报之功,有目共睹。若无格物之力,十万灾民何以得救。此乃实学,非奇技。朝廷增设格物科,正是为国选材,务实之举。”

“李兄说得对。”另一个学子附和道,“如今这世道,光会吟诗作赋,不通实务,如何报效朝廷。我观这《格物启蒙》,深入浅出,颇有趣味。我已报名国子监的格物特科,学些实用之学,将来或可去工部、驿传司效力。”

“哼!趋炎附势!”年长学子拂袖,“尔等这是要背弃圣道,自甘堕落!”

“王兄言重了。”年轻学子正色道,“儒学修身,格物强邦。二者并行不悖。何来背弃之说。倒是王兄,一味守旧,恐难合时宜。”

“你!”年长学子气结。

“掌柜的,这本《算学精要》和《机械原理》,我要了。”一个清朗的声音响起。林臻望去,是一个气质沉稳的青衫学子,正将几本书递给掌柜。

“好嘞,承惠一两二钱。”掌柜麻利地结账。

“这位兄台,也买格物书?”年轻学子好奇地问。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