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240(第17页)
不过现在这样也正合适,红小兵来了也说不出啥。
因为山路不好走,夜里危险,许老娘要在这住一晚,就远远的看了一眼白严方。
白严方刚教完孩子,急着回家帮杨秋凤干活,倒是没有注意到她。
许老娘见他精神好,就回去了。
天微微亮就往家走,许大舅不放心她,让大儿子送她回去。
他自己则是拿着一篮子菜送到了白严方住的牛棚。
杨秋凤看到菜篮子也没多想,送菜过来的队员太多了。
她也从一开始的不好意思,到坦然接受,心里记着他们这份情。
然而她提起来感觉份量不对了,她提到里面把菜扒拉开就看到了底下的肥皂、火柴、毛巾、牙膏……
都是一些生活用品,在城里杨秋凤日日用,但是来了玉山大队她才知道有多珍贵,队员们洗头大多用皂角,毛巾洗黑了破了也一直用着,甚至有的人家不用毛巾。
牙膏更别提了,就没什么人用。
玉山大队穷是一点,另外他们下山去县里不容易,要翻过两座山,这就不好去县里买了,都是集中一个月两个月跑一趟,这样一来肯定紧着米面粮油。
那些东西又重,自然不好带这些非必需品。
白严方见杨秋凤没过来,走过来看到菜篮子里那些东西,“有看到谁放的吗?”
杨秋凤摇头,她开门的时候就看到这个菜篮子。
“这东西我们要留下吗?”
白严方看了会儿,余光扫到妻子渴望的目光,他心里叹了口气,“留下吧。”
他身无长物,只能用学来的那些知识报答。
白严方本就用心,但孩子多总有顾不过来的,这一次他每个孩子都观察了一段时间,将他们的性格、爱好、习惯,专门记到本子里。
有学不好的,他就帮忙打基础,挖掘孩子的天赋。
学的好的,他就看看能不能让人学的更好。
也就是天黑了没有电灯,煤油灯在这也是能不用就不用的东西,他能熬大夜。
即便如此,他也没少在黑暗中琢磨,杨秋凤睡觉翻身迷迷糊糊中还能感觉到他没睡。
这边白严方因材施教,加倍用心教书育人,赵章那边材料到齐,准备搓热水器了。
这没啥模型的,搓出来就是可以用的,考虑到电池要有足够的储能,电池会往大了做,这样的话热水器即使直接放电加热体积也不会小,所以他打算造可以储水的。
一般来说一个水箱的水够两三个人洗澡了。
当然重点还是在电池上,电池难点解决了,但是其他工艺跟不上,赵章不只升级了电池,还要把其他设备也升个级。
所以搓好了热水器外壳,赵章就搓其他设备去了,由于事情比较多,他把彩色电视机生产线小组成员叫回来帮忙。
反正前不久才造好一条生产线,新的就交给其他工人,他们到时候负责检查,卖出去后去无线电厂进行安装就好了。
研发不需要他们,他们只负责造,难度大大降低,速度也就快了。
他们造,赵章就在那搓太阳能接收器,能不能实现热水自由就看它了。
赵章率先造好接收器,之后就加入到造设备大军,耗时长达一个多月这些东西才总算弄好。
赵章也可以生产电池了。
其他人还不知道他们生产的是啥,所以电池生产出来他们也不知道那是电池,只是看着那块电池心里在那猜测。
赵章没听他们说什么,径直把电池装进热水器,然后接水管,这会儿正好大中午,他把接收器摆到了外面。
接收器接收面积不像几十年后那种一大块连着一大块,那么大块其实本质上是转化率不高,只能面积来凑。
赵章这款转化率达到了65%,热水器用电量也不大,这么一块板子的接收器已经够了,太阳好的时候晒上一整天电池就能充满。
再大除了提高被大风掀翻的几率没有什么好处。
赵章装好了,终于有人来问他装的什么。
“热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