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一百一十一章 此树不凡且是有些熟悉(第5页)
“不能再等了!”一名黑袍人怒吼,“必须亲自出手,诛杀‘零号’本体!否则系统将彻底失控!”
“不行。”李承渊摇头,“他已经不是个体,而是概念。你杀得了一个肉体,杀不死千万人心中的共鸣。”
“那你告诉我怎么办?!”
“顺应。”他淡淡道,“我们曾试图掌控记忆,失败了。现在,让我们学会共存。把‘镇守使’纳入体制,让他成为象征,而非威胁。”
于是,朝廷突然宣布:追认“第八任镇守使”为国士,建祠祭祀,列入教科书。甚至邀请民间代表参与塑像设计。
许多人愤怒,斥为收编。但也有人犹豫:若拒绝一切合作,是否也会变成另一种封闭?
争议中,一座雕像落成。青铜铸就,人物面目模糊,左手持书,右手伸向人群,掌心向上,似在承接,又似在托举。
底座无名,仅刻四字:
>**交还于民。**
开光当日,大雨倾盆。闪电劈下,正中雕像手掌。电光顺着铜臂流入地下,整座城市电网短暂瘫痪,所有电子屏幕同时闪现一行字:
>**你才是守碑人。**
三天后,恢复如常。
但从此以后,每逢雷雨之夜,那尊雕像的手心总会微微发光,宛如握着一颗不灭的星。
多年后,渔港依旧。
那位老郎中早已不见踪影,只留下几件旧物:一把缺齿梳、一只破药箱、还有一本写满故事的竹册,扉页题字:
>**赠予未来的孩子们:
>故事不必完美,只要真实。
>说话的人,就是英雄。**
某个夏日黄昏,小女孩翻开册子,读到一段陌生文字,似乎是后来添上的:
>“当我写下这些字时,我知道终有一天,你会读到。
>到那时,我不再重要。
>重要的是,你有没有勇气,在无人鼓掌时,依然开口说一句:
>‘可是,我认为……’”
她合上书,望向大海。
浪涛拍岸,声声不息。
她忽然站起身,对着虚空大声道:
“可是,我认为??我们还能更好!”
声音随风而去。
远处海平线上,一轮红日正缓缓沉入波涛,余晖染尽苍茫。
而在那光影交汇之处,隐约可见一行小字,浮于水面,转瞬即逝:
>**你还记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