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一百一十一章 此树不凡且是有些熟悉(第3页)
与此同时,西域沙漠深处,那片曾因“我记得”三字催生胡杨嫩芽的荒原,如今已形成一片绿洲。牧民称之为“言林”,因其树木排列不成行列,宛如随意倾诉的话语。
一名旅人途经此地,见树干上刻满字迹,有哭诉、有忏悔、有告白、有遗言。他在一棵最大胡杨前驻足,发现树心竟嵌着半块铜镜残片。伸手触碰刹那,耳畔响起无数声音:
“我还记得父亲被带走那天,天空是灰的。”
“我记得妹妹发烧三天,卫生所拒诊,只因她是异见家属。”
“我记得那年春天,有个陌生人给我一碗粥,说‘别怕,我说话算数’。”
他跪倒在地,痛哭失声。
而在东海孤岛灯塔,渔妇每日清晨仍擦拭那面祖传铜镜。近日镜面不再发热,反而结霜,霜花组成奇异图案??竟是一幅地图,标注着九处位置,其中八处已有标记,唯第九处空白。
她凝视良久,终于提笔,在自家屋顶画下一个圆圈。
当夜,一颗流星划破天际,坠入近海。渔民打捞出一块炽热金属,形似断剑之尖,铭文依稀可辨:
>**沈长青?醒世塾?声之刃**
消息传开,各地“声社”纷纷响应。有人开始整理口述史,有人收集禁书残卷,更有程序员开发去中心化记忆网络,命名为“钟网”。其核心协议写道:
>**所有节点平等。
>所有记忆不可删除。
>所有声音值得被听见。**
系统上线首日,上传第一条数据仅为三秒音频:一声婴儿啼哭,背景是炮火轰鸣。附注写道:
>1943年冬,母亲抱着我在逃难途中出生。她说,这是希望的声音。
点击播放次数,瞬破百万。
然而,皇城地底密室之中,气氛凝重。
铜镜前,九名黑袍人再度齐聚。灰雾翻滚,显出一行新字:
>**舆情失控。建议启动‘覆声2。0’:扶持对立阵营,制造记忆战争。**
“让他们吵起来。”李承渊冷声道,“一方坚持‘必须彻底清算过去’,另一方鼓吹‘应当放下向前看’。双方互斥为叛徒,彼此攻讦。到最后,民众只会厌倦‘记忆’本身,主动回归沉默。”
首席缓缓点头:“准奏。同时发布‘正统传承令’,宣布现存所有民间记忆均为伪造,唯有朝廷编纂《新通鉴》方可采信。”
命令下达不过七日,各地“声社”果然出现分裂。激进派主张掘墓焚旗,温和派呼吁对话改良;有人要求公布全部历史罪行,有人担心引发动荡应暂缓揭露。
争吵愈演愈烈,甚至发生肢体冲突。
某夜,南疆集会现场,两派对峙,剑拔弩张。一名老者拄拐而出,嘶声力竭:“够了!你们打得越凶,幕后之人笑得越欢!他们就是要我们互相憎恨,忘了最初为何要说话!”
人群骤然安静。
“我们不是为了争谁更正确而来。”他颤巍巍举起一本破旧竹册,“我们是为了不让任何人再被迫闭嘴!”
这时,门外传来脚步声。
一人缓步走入,披蓑衣,背药箱,面容苍老却不掩风骨。
全场鸦雀无声。
他走到中央,摘下斗笠,轻声道:“你们说得都对,也都错。”
众人屏息。
“有人该清算,但复仇不是目的;有人该宽恕,但遗忘不是前提。”他环视四周,“真正的答案不在你们之间的对立里,而在那些至今不敢开口的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