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620640(第36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琢磨了好一会儿后,小绒毛问悯悯:“你觉得人类良心吗?”

悯悯表示自己其实不太在意这个,并解释:

“我说出预言本身并不是为了人类,而是因为预言们自己想要通过我的口被人类听见。我只是担任了一个桥梁的工作。”

“我并不制造预言,也不能决定说出哪方面的预言。”

“既然我在预言方面并没有多少主观功劳,那么现在这个待遇,我也实在没有不满的道理。”

“而且我对外部物质的需求不是很大。我还是更在意我自己能说多少废话的事情。这方面人类帮不了我。”

人类:“我们在努力尝试帮忙。”

悯悯:“谢谢。或者应该说,合作愉快?”

人类:“你的意识被庞大的信息压得难受,而那些信息正是我们人类需要的。我们与你合作疏导出那些信息,你轻松,我们也获益,双赢……这么解释是不是显得我们人类有点无耻?”

小绒毛:“你们人类本来就经常很无耻。”

人类:“猫啊……”

小绒毛:“猫不用与你们合作,猫可以成为旁观者,猫觉得这个定位很好。我不需要国宝待遇,我就喜欢现在这样,你们不必老用遗憾的眼神瞅我。”

人类:“我们遗憾的是少一个预言者,不是不能给你国宝待遇。再说,你蹭在悯悯身边,悯悯能享受的待遇你都享受了……”

小绒毛:“即使你们觉得自己亏啦,我也不会给你们找补哒。”

当悯悯已经很老很老,连爬到院子里晒太阳都费力时,此情绪场公开范围内除开悯悯已经有了十一只预言动物。

人类依然没有找到预言动物出现的完整规律,不过已经总结出了使用预言、减轻预言动物心理压力的系统方法。

其中,“减轻压力”这一条,现知最有效的方式是找到预言动物的伴生动物,并让伴生动物一直陪着预言动物生活。

所谓伴生动物,就是小绒毛之于悯悯的这种存在。

人类发现,有些动物本身确实隐约已经踩在了“掌握人类语言”的边缘上。

但如果没有预言动物的引领,或者叫影响、感染,这些距离说人话只差临门一脚的动物,却至死都可能差着那临门一脚。

而到了预言动物身边后,最短只需要三五天,最长不超过一个月,它们便一定能跨越那最后一步、说出人话。

且只要它们开始说了,它们的智商便像是有了飞跃——起码个个玩手机都玩得很溜。

同时,得到它们陪伴的预言动物的心理压力会极速下降。

有着以上特质的动物就是预言动物的伴生动物。

伴生动物与预言动物似乎同样稀有,一只预言动物似乎一生只能有一只伴生动物。

如果伴生动物意外早逝,那么预言动物在心理压力中也活不长久。

相应的,如果预言动物早逝,则伴生动物只能作为普通动物活完一生,说不了人话,也难以学会使用人类的工具。

小绒毛对此的想法是:究竟是我顺应了此世界的规则,还是此世界参考我的存在形式创造了伴生动物相关的规则呢?

这一个疑问随着悯悯的去世,对小绒毛也不再重要,因为它要回负司了。

悯悯是寿终正寝的。

这只熊猫享受了一生的国宝待遇,早期还困扰于浓重的心理压力,晚年则完全称得上轻松愉快。

悯悯是第一只进入人类视野的预言动物,不过不是第一只死去的。

在悯悯去世前,已经有其他两只预言动物虽比悯悯后出生、但因为种族寿命有限而先去世。

它们的去世让悯悯知道了,自己的死亡并不会使它的伴生动物小绒毛受到伤害,也知道了自己死后,熊猫种群中很可能会诞生第二只预言熊猫。

所以悯悯走得很放心。

人类依然不知道预言动物诞生的具体条件,但已经通过仓鼠、蜻蜓等出现了预言动物的短寿命物种发现:

一个种群只要出现了一只预言动物,则在前一只死亡之后,同种群中七天之内会诞生新一只预言动物。

至于新的这只会诞生在哪儿,就非常随机了。

好在现代社会信息传递迅速,预言动物的存在从悯悯开始又一直保持公开,所以基本上出现了就能很快被官方发现。

很多国家都明确规定了禁止私藏预言动物和伴生动物。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