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620640(第20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核实”这个步骤其实也是从另一个角度为悯悯的预言作证。

即使悯悯预言的灾祸因提前处理而并未实际发生,但有其他证据可以证明这灾祸原本发生的几率很高,悯悯没有胡乱说话。

一次都没有过。

在社会舆论中,针对悯悯也有一些偏负面的说法。

除了“如果没有那熊猫,这些灾祸本来其实不会发生”的颠倒因果外,还有一些稍微有逻辑一点、只是比较阴谋论的。

比如:

从来就没有熊猫说人话,全部都是人工配音。

那些“预言”其实是通过大数据分析出来的。

以熊猫的身份说出,是为了将这事娱乐化,给更深入、更广泛的大数据收集与使用做铺垫。

又比如:

悯悯这只熊猫是假的。那是披着毛绒套的机器熊猫。

——毛绒套会定期更换尺寸,以符合熊猫的成长速度。反正熊猫基地对正常熊猫的尺寸更新再熟悉不过了。

这一点,悯悯从小与其他熊猫的格格不入就是证据。

所谓的“预言”确实是这个机器说的,但仅是人工事先输入的程序。

这个机器熊猫预言家被打造出来,是为了迷惑外国间谍,让他们以为我们国家真会依靠一只熊猫来制定国家大事。

再比如还有担忧型的:

我国真的没有过分依赖熊猫预言吗?

熊猫的寿命可并不很长,预言这种不科学的技能也随时有可能消失。

如果国家过分依赖一只熊猫,那么当悯悯死了或突然哑了,整个国家岂不是会发生巨震?

幸好,在官方的引导下,主流舆论对待悯悯的态度还是重视中带着不少娱乐。

大众普遍相信,官方能在最大化利用悯悯预言的同时,也研发出科技向的准确、稳定、更大范围的“预言”技术。

大众:

“至少在天气预报这一块,悯悯就没有很大优势。”

“报一报小雨悯悯可能比APP强,但对称得上灾难的暴雨狂风,还是气象台更靠谱。”

“播报时间的提前量、暴雨的准确影响范围,悯悯都不如科技。”

“当然地震预报肯定是悯悯更强。强太多了。”

“地震局千辛万苦弄出来的地震预警只能按秒抢时间,而悯悯基本都是提前几天预言,最差也会提前几小时。”

“还有车祸、坠机、高空坠物这些预兆很少的,也是悯悯更强。”

官方试图在不伤害悯悯的前提下研究出悯悯的预言原理。

悯悯很配合,但研究没啥成果。

相关研究人员:

“悯悯的脑部应该有一个接收灾祸相关频率信息的特殊区域。”

“一旦出现灾祸征兆了,悯悯就能接收到,并将其中部分翻译为人语。”

“过程中,最难的步骤应该是翻译而不是接收。”

“就是说,悯悯感知到的灾祸信息远远比它说出来的多,所以它的心理压力应该非常大。”

“长期接收负面信息,输出通道却非常狭小,所以悯悯心理压力不断增大是很必然的事情。”

“在这种压力下,悯悯的寿命恐怕不会太长。”

“我们还猜测,如果我们能获知悯悯接收到的所有灾祸信息,并将所有灾祸都消灭在其发生之前,悯悯应该会放松下来,不再忧郁望天。”

提出的“玩具计划”不仅是为了给悯悯找一个伴,还因为研究人员认为,如果出现一个愿意长期与悯悯近距离接触、又被悯悯主动亲近的生物,那个生物也许可以共享悯悯的灾祸信息接收能力。

证据是,长期照顾悯悯的饲养员有一段时间形成过一种直觉: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