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圣女边月被李长生蛊惑(第1页)
“李公,您昨天作《千字文》,今天又写《三字经》,如此大才,绝世罕见,请受我一拜!”杜源又以弟子礼,毕恭毕敬地躬身作揖。其他儒生见杜源,堂堂一个县令,竟如此放低姿态,对一个太监行弟子礼,都显得很是诧异。要知道,这可并非屈从李长生,身为监军的权势。而是完全折服于对方的才情。就像是弟子对老师行礼一样,完全发自于肺腑。“县尊,你刚才说监军大人,昨天还写了《千字文》,不知可否让我等,一饱眼福?”杜源没有在第一时间表态,而是用眼神,询问李长生的意见。见李长生没有制止的意思,这才命人将《千字文》的抄本给取了出来。原来,昨天李长生离开后。杜源就对着那《千字文》欣赏,还亲自抄录了好几遍。至于李长生亲笔写的原版,他打算收藏起来,当作祖传之物,一代代地传递下去。一众儒生围着那《千字文》看了起来,都是连连称奇。李长生见这是一个搞平民学堂的契机,就清了清嗓子,喊道:“诸位,你们知道一个国家,之所以强盛,最重要的是什么吗?”听到李长生冷不丁的问了这么一句,在场所有人,表情皆是一怔。杜源见无人接话,也就主动带头回答。“李公,下官以为是法度,因为有了商君变法,才使大秦崛起,横扫六国,一统九州!”其他人闻言,也都纷纷点头,表示同意。“县尊大人所言极是,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法度,就会导致混乱。而一旦混乱,国家就会衰败!”李长生拍手称赞。“说得好,不过我觉得,除了法度之外,还有一样很重要!”杜源问道:“李公,是什么?”“对啊,监军大人,还有什么能跟法度一样重要?”……李长生拍了拍杜涛的脑袋,说道:“是像杜涛这样,千千万万的少年郎!”“嗯?少年郎?”听到李长生的回答,在场所有人,都是一脸懵逼。哪怕是杜涛这个当事人,也微微仰起头,愣愣地看着这个新拜的师父,眼神清澈而又懵懂。李长生看出众人的疑惑,就掷地有声地喊道:“吾以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管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时,就曾说过,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这少年,就是国之根本,是初升的朝阳,是未来的希望!”“只有他们这些少年郎,能接受教化,开启智慧,不再愚昧,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国家才能繁荣昌盛!”李长生这番引经据典,振聋发聩的激昂陈词,让在场所有人,都犹如醍醐灌顶。良久过后,就又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杜涛虽然还不能完全理解,自己新拜的师父,在说些什么?不过,从他那高昂的情绪,激昂的陈词,以及山呼海啸的掌声。这小家伙就很清楚的意识到一点。自家的师父很厉害!兰芝看向李长生时,清澈的眸子里,满是炙热的崇拜。她还骄傲的挺了挺胸,虽然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可内心的激动,却是难以言明,以至于小手都已拍得通红。萧紫嫣看向李长生的眸子,也荡漾出了复杂的涟漪。明明是管相那样,能匡扶社稷的济世之才。为什么非得要那么想不开,非得进宫当太监呢?她甚至还在想,倘若李长生不是个太监。自己和他倒也能算得上是郎才女貌。说不定,还能喜结连理呢!啊呸,萧紫嫣啊萧紫嫣,你在胡思乱想什么呢?怎么可以对这个可恶的家伙,犯花痴呢!萧紫嫣突然意识到自己跑偏了,就重重的拍了拍脑袋,将里面乱七八糟的思绪,全都给摒弃出去。除此之外,在人群之外,还有两个眉清目秀的俊逸“男子”,正在远远地注视着这一切。这二位也是李长生的老朋友了。天道盟的圣女边月和红袖。红袖看着李长生激昂陈词的样子,就紧咬贝齿,咯咯作响。“这李长生,好会蛊惑人心,将来肯定会成为,我们天道盟的心腹大患,还是必须得尽早,将其除去才行!”边月眼眸流转,轻咬嘴唇,提出了不同意见。“可他说的也颇有几分道理!”“哎,倘若大武人人都像他这样,百姓又何至于活不下去,揭竿而起?”红袖见圣女的思绪有点跑偏,就赶紧出言纠正。“圣女,那些当官的,个个都是衣冠禽兽,表面上道貌岸然,可实际上这心黑着呢,你可一定不能被他给蛊惑啊!”边月白了她一眼,说道:“哼,我才不会这么轻易,就会被人蛊惑呢!”红袖说:“圣女,瞧你看李长生那眼神,还说自己不会呢!”,!“也就幸亏这家伙是个太监,要不然的话,你还不得……”边月见红袖越说越离谱,不等对方说话,就赶紧出言喝止。“红袖,你住口,别在这里胡说八道!”……李长生通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的演讲。在引起大家的共情后,就又顺势成功将话题,给引到了兴办学堂上面。开启了当场募捐办学的仪式。并鼓励大家,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并且,李长生还亲自带头,捐出了五千两银子。兰芝也掏出了二十两银子,捐了出去。这已是她全部的身家了。杜源身为当地的父母官,原本就有教化百姓的责任。现在自然不能被一个小宫女给比下去。于是乎,他也捐了两千两银子。这基本上已经算是他的全部身家。顺带着还捐了上百本书籍。见监军大人和本地县令,都已经做出了表率。那些大族,富户们,自然也都跟着捐钱捐物。毕竟,这兴办学堂,原本就是积德行善的大好事。李长生还当场允诺,凡是捐赠银两超过一百。还可获得他亲笔签名的,《三字经》和《千字文》的手抄本。而且,他还让工匠,将众人捐赠的助学善款,都雕刻在石碑之上,以供后世学子瞻仰风采。这更刺激了他们捐钱助学的积极性,纷纷踊跃捐款。有一些平日里,就不怎么对付的商贾大户。为了能让自己的名字更靠前,压对方一头,还暗暗地较起劲来。一个个捐银数目,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差点就把募捐助学,给搞成了拍卖会。当然了,他们之所以如此积极,除了上面的种种原因之外。还有一些是不能,摆在明面上的因素。绝大部分商贾,则是想要趁此机会,结好李长生,以此来抬升自己的社会地位。毕竟,重农抑商这可是大武国策。商人空有钱财,可社会地位却是很低。而李长生所倡导的那些,也正好符合他们的利益诉求。因此,无论是出于公心,还是私心,他们都应该积极捐款助学。至于那些世家大族们,他们虽说不屑于,去讨好李长生一个太监。可又担心,若是捐款助学不积极,会被对方记恨上,再与之交恶。要知道,就在前些时日,眼前这个满脸和煦春风的监军大人。还用尚方宝剑,杀得人头滚滚呢!因此,对他们而言。这积德行善之余,也算是破财消灾了……:()地表最强九千岁,我代女帝掌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