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3章 炼骨(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1o3章炼骨

余晓离开教堂时。

余汝谦上前汇报道:“陈记者的遗体找到了,他临终前受了很多苦。”

陈听风果然遇害了吗?余晓与其直接往来不多,只知此人尽管有些贪财圆滑,但也正因如此给钱就帮写软文,是几年来经常合作的笔杆子之一。

余汝谦与之关系不错。

陈听风之死让他很悲痛。

“晓哥,陈记者其实是一个好人,每天努力赚到的钱,全都捐到了慈幼院。”

他顿了顿:“而这次起因是慈幼院有两个孩子失踪,官府根本不管的情况下,他才决定亲自查,如果能早点联系我们……哎!”

还有这种事?

余晓于是来到他提到的慈幼院。

这是一家类似于“余家义馆”的孤儿福利院。

余家义馆已经在广越省各县开办,目前已收养了过一千二百儿童。

慈幼院是陈听风与几位朋友共同合资创办的,因为资金有限规模不大,却也收养了四十个孩子。

值得注意的是。

被慈幼院收养的。

几乎都是有残疾在身。

有些是天生残疾,有些是后天造成,而这种有缺陷的孩子,别说在人市卖掉,白送都不会有人要。

如果没有慈幼院收养。

他们根本不可能生存下来。

陈听风一直是慈幼院的主要出资人。

他靠一己之力,默默养活了几十个孩子,自己却生活朴素不婚未娶。

原来陈记者的贪财并不利己,他看起来圆滑奉承,其实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和努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这时代变得稍微好一些。

余晓颇感触动。

从梅县到省城近四年了。

看到了一个满目疮痍的时代,看到了一个王朝末年的种种乱象,却也看到了不少满腔热血、或忧国忧民之人。

这些人身份不同、阶层不同,可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大景朝腐朽至极。

灭亡崩溃已是必然。

可这个民族没有腐朽。

只是再等待一个新生的机会。

余晓捐出5万元,投入慈幼院建设,让余汝谦亲自管理,将这个慈善事业做大做好。

第二天。

关于大教堂的事就登上头版。

与此同时一起上报纸的,还有陈听风记者的事迹。

这些骇人听闻的事情,正在羊城乃至全国传播,引起大范围的愤慨。

随时间推移。

还在不断酵。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