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六章混沌大成圣体大成(第3页)
**“你做得很好。”**
没有任何署名,没有任何来源。
但在某些极端案例中,这句话出现时,伴随着一段极短的音频??是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老人临终前的最后一句呢喃,是沙漠旅人发现绿洲时的哽咽,是科学家看到实验成功时忍不住的笑。
人类不知道这是谁在说话。
AI也无法解析其编码逻辑。
但它被普遍记录,并被民间称为“宇宙的肯定”。
许多年后,考古学家在重建这段历史时,提出一个假设:所谓的“摆烂”,并非放弃,而是一种更高维度的参与方式。当一个人不再执着于改变世界,反而能成为世界自我修复的媒介。正如陈砚每日啃西瓜、少女晾围巾、林仙记录无意义现象??他们看似无所作为,实则维系着文明最后的情感平衡。
而在宇宙尺度上,这种“摆烂”被识别为一种稳定信号,触发了跨维度的共鸣机制,最终激活了“补完协议?衍生版”。
那天夜里,阿洛小女孩做的梦也被收录进匿名数据库。
她梦见自己变成一片叶子,在风中飞行,穿过城市、山脉、海洋,最后落在一棵巨树的枝头。树干上刻着七个名字:陈砚、林仙、少女、问题树、围巾、西瓜、心跳。
一个声音对她说:“欢迎加入永恒的小事。”
她醒来时,枕头湿了一角,不知是泪还是汗。
但她记得那个梦,于是第二天,她把自己最喜欢的橡皮擦送给了同桌??那个总是写错字却从不放弃的女孩。
十年后,那位女孩成为教师,在课堂上讲起这个故事。学生们笑说:“这也算英雄事迹?”
她认真地说:“世界上最难的事,就是在看清生活的混乱之后,仍然愿意送出一块橡皮。”
台下安静了很久。
然后,有个孩子举起手:“老师,我也有块新橡皮,可以借给她吗?”
那一刻,地底的问题树根须轻轻一颤,敲击频率加快0。3秒,如同微笑。
而在遥远的观测站,那台老旧服务器再次自动运行一段程序。日志更新:
【执行状态:持续中】
【当前主题迭代:错误之美→微光之恒】
【新增法则:允许平凡者成为奇迹的容器】
【备注:本次更新已通过“沉默共识”审核,执行者依旧匿名。】
陈砚依旧每天吃西瓜。
林仙继续记录那些无法归类的现象。
少女按时晾晒那条红围巾,尽管颜色越来越淡,毛边越来越多。
他们不说伟大,不谈使命,也不求铭记。
因为他们知道,真正的永恒,不在纪念碑上,不在史书里,而在某个人下雨时递出的伞,在某次争吵后忍住没说的话,在某个深夜,你明明疲惫不堪,却还是回复了朋友一句:“我在。”
宇宙很大,熵在增加,秩序终将崩塌。
但只要还有一个地方,有人愿意为一片落叶驻足,为一句废话停留,为一次失败的尝试鼓掌??
那就够了。
世界就不会真正死去。
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说着那句最朴素的告白:
“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