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43章 青山高等研究院(第4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王长平在桌面上找了一会儿。

“目前我们也好还是外面也罢,基本上都是以学科作为基础去划分出一些细化的分支。”

他在桌上终于找到了自己昨晚连夜整理好的思路手记递给许青山。

“诺,详细的我记录在这里面,你回去可以看看。”

“我看过你详细的想法,我知道青山高等研究院你是打算进行多学科跨学科融合的交叉式研究。那其实并不需要进行学科专业的划分,而是实行由科学家主导的扁平化管理就足够了。”

许青山接过了王长平的手记,简单的翻阅了一下。

像老王这个年纪的科学家,还是更喜欢用笔来记录自己的思路。

“那如果两位科学家的研究课题产生了相似或者冲突怎么办?”

许青山大概了解了王长平的思路,随口问道。

“这就是执行成另外一部分的工作了,我们要设立教授委员会,由委员会来自主决定学科的设置、人才引进与科研方向。”

王长平淡然说道。

“想要真正把研究做到生做到透彻,那基本上还是要去贯彻学术自治的。”

“所以在引进人才的时候,就基本上要对每一位学者的课题进行一定的评估,也要避开传统的综合型高校大而全的路径,做好我们的差异化发展。”

许青山饶有兴致地看着手里的手记,点了点头。

“老王你继续说。”

“虽然为了董事会服务,后续还是要开设商学院之类的大路货专业。但是我们并不需要对于这些服务型专业做太过于细分的方向。主要聚焦在基础科学、电子工程学、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纳米材料等尖端领域就行。”

王长平细数道。

他的思路基本上都符合许青山的需求和预期,许青山颔首道。

“挺好的,都没有什么问题,我本来的预想也是每位教授独立领导自己的实验室,享有高度的自主权,也算是实验室独立pi制。而且跟国内外不一样的,是我们青山大学要取消‘非升即走’制度,每位教授完成评估之后可以由8到10年的长聘周期,尽可能保证研究的连贯性。”

“至于学校的办学资金,也不用烦恼,我们在机器学习方面不乏可以和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做产业协同创新的机会,再加上有我自己的青山资本在,可以推动青山集团的成立作为我们学校的校企。”

“那我基本上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王长平收好东西,朝着许青山温文尔雅地一笑。

“我想我已经迫不及待的去入驻到你的青山高等研究院了。”

“欢迎您的加入。”

许青山朝着王长平伸出了手。

“只不过青山高等研究院的院长会是我,您暂时只能在研究院兼任一个行政副院长的头衔,等到青山大学正式成立之后,才能把您的位置挪过去。”

许青山无奈地说道。

按照目前的申请路线来看,再快也必须要等到青山高等研究院投入运营一年之后,才能继续申请转型成为青山大学。

“你就算是现在想把我挪过去,周校也不见得愿意啊。”

两人相视一笑。

(本章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