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24章 先生来了今有李爱国治水浑身泥浆不皱眉铁轨出问题了(第4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粮食也就罢了,现在已经供应充足了,关键是猪肉和鸡蛋。

“夜班还有特别津贴,每天两毛钱。”

听完汇报后,先生点了点头,表示了对五人小组工作的肯定。

“走,咱们到前面看一看。”

先生指着高架上的工人们问道:“这是什么工种?”

“气锤工。”李爱国介绍道:“气锤机把工字钢砸入地下,相邻钢架间嵌入木板防止塌方。”

三连气锤班的刘光齐此时正骑在钢架子上操作气锤,看到下面有人也没在意,毕竟这些天时不时有领导过来参观。

但是等看清楚老者的长相,他就忍不住倒吸了口凉气。

“喂,快看,是先生啊。”

“真的是,要是咱们能下去打招呼就好了。”

班长提醒他们:“晚上要浇筑混凝土了,咱们必须要赶工。”

刘光齐艳羡的看了站在先生旁边的李爱国,重新投入到工作中。

现场,李爱国为先生讲解了各个工种的情况,汇报了施工进度,施工安排和技术上的细节。

先生点头道:“爱国同志不愧是一线的工人专家,对专业问题的认识很深刻,还简单易懂。听说你现在还当了老师,肯定也是个好老师。”

李爱国没有想到先生竟然连防水班这种小事都关注了。

一时间激动得有些恍惚了。

隧道内机器的轰鸣声仿佛都变得遥远,胸腔里翻涌的感动几乎要冲破喉咙。

先生接着说道:“听说爱国同志始终坚守工人身份?”

刘国璋不清楚先生的意思,连忙替李爱国解释:“爱国少年心性,喜欢开火车,这不,前几天还当着火车司机。”

先生道:“我看爱国同志的选择挺正确嘛。工人阶级作为领导阶级,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爱国同志选择扎根生产一线,既是对初心的坚守,更是对工人阶级先进性的生动诠释。”

他抬手示意李爱国近前,语重心长道:“技术钻研需要深入基层,理论创新离不开实践沃土。望你继续保持这份本色,在技术攻坚的道路上,为国家展贡献更多力量。“

“请长放心!”李爱国激动的点了点头。

傍晚时分,视察结束。

看着轿车逐渐远去,刘国璋拍了拍爱国的肩膀:“没想到你小子保留了工人的身份,算是歪打正着了。”

李爱国嘿嘿一笑。

先生参观工地的事儿并没有刊登在报纸上。

却在京城引起了不少的热议。

尤其是四合院里面。

刘光齐一回到家,就被刘海中拉到了中院:“光齐,听说先生参观你们干活的工地了,你见到了吗?”

“看到了。”

刘海中+围观的三十多个住户:“真的?快给我们讲一讲。”

刘光齐喘口气:“距离有七八百米,看不清。”

刘海中+围观的三十多个住户:“。”

刘光齐:“不过爱国兄弟跟先生握了手了。”

嘶。

嘶嘶。

嘶嘶嘶。

刘海中+围观的三十多个住户齐齐倒吸口凉气。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