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6章 佛度有元人(第2页)
“太好了。”他说,“你那边辛苦了。”
“不辛苦。”林雨摇摇头,“王老师,我还想跟您说件事。”
“你说。”
“我想申请长期留在肯尼亚,至少一年。”林雨语气坚定,“我觉得我还能做更多事,不只是培训老师,还想参与课程设计,甚至……参与你们的VR项目。”
王明微微一愣,随即笑了。
“你确定?”
“我确定。”林雨点头,“我以前一直以为,支教只是短期的体验。但现在我才明白,真正的改变,需要时间,需要坚持。我想成为那个坚持的人。”
王明看着她,眼神里多了几分欣赏。
“好。”他说,“我支持你。等你回来,我们可以正式安排你加入项目组,参与课程研发和海外教师培训工作。”
林雨激动地点头:“谢谢王老师!我一定会努力的!”
---
夜色渐深,王明关掉办公室的灯,独自走出大楼。北京的秋夜有些凉,他拉了拉外套,抬头望向天空。星星点点,像是无数双眼睛,注视着这片土地。
他想起小时候,自己也曾这样仰望星空。那时的他,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只知道自己一定要走出去,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如今,他站在世界的另一端,为更多孩子点亮知识的光。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林雨发来的最后一条消息:
>“王老师,今天阿米娜问我,‘你们中国的孩子,也像我们一样喜欢学习吗?’我告诉她,‘是的,他们也喜欢。因为知识,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
王明看着这条消息,心头一暖。
他按下回复键:
>“告诉阿米娜,知识不分国界,也不分年龄。它属于每一个愿意学习的人。而我们,就是来帮助他们找到这把钥匙的人。”
发送完消息,王明转身走进夜色中。他知道,明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窗户时,他将继续踏上这条通往世界的路。
因为,在某个角落,总有一个孩子,正等待着打开属于他的那一束光。
而他,愿意为他们点亮这束光。
王明坐在办公室的桌前,窗外的北京已经入夜,远处的灯光像星星一样洒满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他刚刚结束了一场视频会议,屏幕上还残留着来自肯尼亚、秘鲁和缅甸的几位当地教师的影像,他们脸上的笑容和眼神里的期待,让他感到一阵阵温暖和动力。
他拿起桌上的咖啡杯,抿了一口,苦涩的味道让他清醒了些。这段时间,项目的发展速度比他预想得还要快,越来越多的国家向他们抛出了橄榄枝,而随之而来的,是更复杂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
“移动智慧课堂”已经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教育技术输出项目,它正在演变成一个全球性的教育支持网络。王明清楚地意识到,如果他们不能持续优化课程内容、提升教师培训质量、并确保系统的可持续性,那么这个项目最终可能会变成一个空壳,无法真正帮助到那些最需要它的人。
他打开电脑,点开一封来自肯尼亚的邮件。发件人是卡米拉,她写道:
>“王老师,感谢你们的课程更新。我们这边的孩子已经开始使用新的数学模块,效果非常显著。但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部分课程内容与当地教学大纲存在偏差,导致老师在授课时有些困难。希望你们能尽快调整。”
王明看完后,眉头微微皱起。他立刻在团队群里发了一条消息:
>“张琳,卡米拉那边反馈课程内容与当地大纲有偏差,我们需要尽快组织一次课程调整会议。请协调本地教师和我们的课程组,尽快完成内容优化。”
不一会儿,张琳回复:
>“好的,我马上联系卡米拉确认具体问题,同时通知课程组准备调整。”
王明松了口气,又点开另一封邮件,这次是来自缅甸的反馈:
>“尊敬的王老师:
>
>我们学校已经完成了第一批教师的培训,老师们对系统的使用已经基本掌握。但在实际教学中,他们发现孩子们在使用自适应学习模块时,部分练习题难度过高,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希望你们能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优化。”
>
>??缅甸某中学教师团队
王明看着这封邮件,心里明白,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关于“本地化”和“人性化”的问题。他们不能只是简单地将课程翻译成当地语言,而是要真正理解当地的教学节奏、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
他打开文档,开始整理反馈内容,并在每一条问题后加上自己的分析和建议。他知道,这些调整虽然看起来琐碎,但却是项目能否真正“落地”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