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11章 二十载(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只是同样需要付出不菲的代价,修为越高,换取的听道名额的所需善功也就越多。

他舍不得这些代价,也有些不信那顾元清竟可做到如此,而且兑换善功换取的名额也并未是进北泉山中,而是随处可听,所持之物也不过一块玉牌罢了。

但现在,明明那块玉佩就放在二人之间,身旁同为长老的师兄身上道蕴缠绕,陷入悟道之中,而自己静心聆听,却什么也听不到。

这样的场景发生在乾元界各处,只是这时已是悔之晚矣。

顾元清自然不会去关注这些小事。

这次讲道除了配合乾元界策略之外,也是他对这十年之间对观之道书感悟之的一次回顾、整理和总结。

以他的修为,看起书来与寻常人自也有些不同。

若是换成普通人,清平道宫内的藏书,就算给他千年也未必看得完千之一二。

但对他来讲,寻常书籍只是神念一扫,便详知其意。

唯有真正碰到有意思的书,才会慢下来细品其意。

即便如此,顾元清也只是看了一小半而已!

十年间,他的气息变得更加朴质和沉稳,书中知识和精神与自身认知的碰撞,让他对修行之道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这些种种皆会成为他推演混天不死功法的资粮。

除此之外,这些藏书也让顾元清对于修行界、灵界、域外都更为了解。

这里面包括修行界之各种奇地、异地,天材地宝诞生之处,各种悟道之所,各种奇异杂文,历代修行界中风流人物。

还有诸多门派的特点、神通功法奇异之处,应对之法,以及由此而诞生的各种奇思妙想。

这些都是历代清平道宫修士的所留下来的最为珍贵的宝物。

给顾元清在修行之道上提供了许多从前未曾想到过的思路,拓宽了其思维,增长了其见识,为日后术法神通的打磨也会省却不少功夫。

或许唯一的缺点便是书中中记载都是数万年前甚至更早的东西,和现在的修行界肯定有所不同,只是这不同之处只怕也极为有限得很。

诚然,数万年很久,对任何世俗朝代来说,都可算是沧海桑田,但对于真正的大宗门、大修来讲,也不过就是几个时代罢了。

这一次讲道之后,顾元清同样有新的想法和感悟,带着这些感悟他再观天道经,又是另外一种味道。

这门经书不过万余字,却是直指大道根本,每次观摩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每每想到这经书实则很可能是画下那幅画的大修在绘画之时,道蕴凝聚,随手勾勒而成,就让顾元清觉得不可思议。

就在顾元清讲道之后,重新将注意力转移到为衍道的准备工作之时。

乾元界和其他玲珑界域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乾元界之中,突破境界之人不断,短短时日便传出有数人准备渡天人之劫。

面对此举,乾元界中人并不惊讶,已是见怪不怪,这些消息只是茶余饭后之谈资。

可其他玲珑界域就不同了,以前只是听说,这一次却是亲面,二者岂是同日而语。

参与这次听道之人,纷纷感叹这次善功花得太值。

听道之时,便有相应之大道凝聚展现眼前,以前晦涩之大道也因之而变得清晰起来。

只可惜自己修为太低,听不到更上层次的大道,据闻这次所讲之道依旧是直指阴阳大道,唯有天人三变的大修才有资格听闻。

此等消息经由各等途径传出,落入玲珑界中,听到这些神乎其神的描述,即便是来自自己同门或者好友亲口所述,都觉得有点不敢相信。

但事实胜于雄辩,闻道者之修为突飞猛进,原本道基瑕疵之处也得以弥补,让其修行之道变得更稳,更长。

乾元界的修行名额立马就变得珍贵起来,还有人纷纷打听下一次顾山主讲道又是什么时候。

可惜没有谁清楚,一切都看机缘,不过从前几次来看,讲道时间间隔也就在百年左右。

面对这等机缘,一些原本对乾元神殿忌惮,而想方设法推脱的宗门或者界域也有些坐不住了。

特别听闻原本和自己一样卡在在某个境界的道友或者敌人,因为听了顾元清讲道而忽然间打破了瓶颈,他们心中顿时忍不住心生后悔。

修行者有人醉心道途,也有人追寻权、名、利,但这一切的根本便是修为。

修为到了,一切都水到渠成。

有的修士甚至可以为了修为和道行的突破而愿意付出一切。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