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6章 放弃利巳主义(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出来也好找工作”,这话看起来没毛病,也是为孩子好,但是背后真实的想法是什么?

它可能是我们自己舍不得离开孩子,不想跟孩子分开太远。

还有我们也希望孩子未来能顺利谋个工作,养活自己。

这些是父母特别考虑和在乎的东西,这都是人的“利己主义”在作祟。

当然了,父母这么做,不一定就是自私自利。

我们提到这点,是为了让父母明白一个道理,凡事不能总按自己的想法来?

孩子有他自己的想法,我们要做的就是尊重和信任。

这样就能避免父母利用情感左右孩子,最后成了情感暴力。

第二个,减少对孩子的支配欲。

父母之所以对孩子情感暴力,就是因为他们是父母,在心理上认为自己对孩子有恩,以恩人自居。

所以,他们不自觉地有一种优越感,喜欢对孩子指手画脚,任意安排孩子的行动。

对于任何一个家庭来说,当父母的一定要注意,不要利用父母的身份,强行把自己的期望值转移到孩子身上。

有些父母总觉得自己是对的,他们是过来人,经验丰富。

知道什么选择对孩子有好处,于是要掌控孩子的一切,其实这就是在情感暴力孩子。

减少对孩子的支配,允许孩子独立成长,时刻反省自己。

有没有过度干涉孩子的生活,有没有利用父母的威严,在强行逼迫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只有时刻反思自己的言行,在管教孩子的必要过程中,控制好度,父母才不会把正常管教变成情感暴力。

要知道,一旦我们长期把情感暴力作用到孩子身上,我们可能会毁了孩子一生的幸福。

同时,我们也要告诉那些受害者们,一旦我们察觉到自己被情感暴力了,我们一定更要积极反抗。

如何反抗,我们会在后面的章节中给大家具体的讲解。

今天在这里我们先简单说一下,不想成为受害者,我们就要分辨父母言行背后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父母时常对孩子提出很多要求,有些是正当的,有些则是情感暴力的范围。

身为父母,我们要站在孩子的立场看问题,比如孩子要选择大学专业了。

我们会根据过来人的经验,帮助孩子做一些规划,这个出发点是好的,毕竟我们有经验可以分享给孩子。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我们只能提意见,不要强迫孩子一定听我们的意见。

孩子大了,有他自己的想法,我们还是要尊重他们的想法。

千万不要看到孩子不听话,坚持他喜欢的东西,我们就软硬兼施,打情感牌,用亲情强迫孩子听话,这就是情感暴力。

我们爱子女,应该只有真情,没有暴力。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首先,我们给大家讲述了情感暴力在任何人身上都可能发生。

它和学历文凭的高低没有必然关系,很多父母都是优秀的知识分子,也会对子女情感暴力。

这背后的原因无外乎两个。

一是他的成长环境中比如原生家庭中存在情感暴力,二是他的父母对他设定了情感习惯。

接着,我们介绍了父母对子女常见的情感暴力要么是虚假的家教,要么是徒有其表的爱。

最后,我们介绍了如何避免成为情感暴力的父母。

父母要牢记两个原则,一是放弃利己主义,二是减少对孩子的支配欲。

只有这样,父母才能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给孩子需要的爱和温暖,让孩子健康独立地成长,拥有属于他自己的幸福!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