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章 理念冲突林家震动(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话音未落,铜炉忽又震动。这一次,火焰并未腾起,而是缓缓沉入炉底,露出一道暗格。白灵伸手探入,取出一本薄册,封面无字,内页却密密麻麻写满名字,每一页都浸染着暗褐色的血迹。

慧明见状,脸色骤变。“这是……历任守忆人的手记!传说只有当现任守忆人真正接纳命运时,它才会现身!”

白灵翻阅册子,心跳加速。其中一页写道:

>**第七任守忆人日记:我曾恨这责任,恨九叔将它传给我。直到某夜,我梦见母亲来找我。她不是来责备我的早逝,而是笑着说:‘孩子,你让那么多母亲得以与子女相见,我为你骄傲。’那一刻,我不再怨恨。**

另一页则记录着更早的往事:

>**第三任守忆人:我原是屠夫,因误杀无辜而自毁右手。后受高人点化,成为守忆人。十年间,我录入三百二十一人,每一人都让我多活一日。最后一年,我竟梦见那些被我杀死的人,一一前来宽恕我。我含笑而终。**

白灵合上册子,眼中已有泪光。“原来……我们承受的痛苦,并非毫无意义。它在悄悄治愈别人,也在治愈我们自己。”

数日后,一场罕见的大雪封山。守莲殿几乎与世隔绝。深夜,白灵独自守炉,忽听门外传来细微叩击声。开门一看,竟是一个七八岁的女孩,穿着单薄旧裙,怀里紧紧抱着一只破碗。

“姐姐……”女孩声音微弱,“我想记一个人。”

白灵连忙将她抱进屋内,递上热汤。女孩喝了几口,才慢慢说出缘由:她名叫小芽,父母双亡,靠乞讨为生。昨日她在镇上听说守莲殿能让人死后被记住,便一路爬雪而来。她想记的是隔壁卖豆腐的老伯。

“他总偷偷给我剩豆腐。”小芽抽泣着,“去年冬天,他病死了,没人收尸,最后被野狗拖走……可他是好人啊!他救过三个冻僵的孩子,还把自己的棉袄给了流浪汉……为什么没人记得他?”

白灵握住她的手,柔声道:“那你告诉我他的名字。”

“我不知道……大家都叫他‘豆腐西施’,因为他做的豆腐又白又嫩……”

白灵沉吟片刻,提笔写下:

>**无名氏,人称“豆腐西施”,卒于寒冬,善行无数,姓名失传。他用一碗热豆腐温暖了整条街巷,他的仁心,比名字更长久。**

火焰升起,温和而不耀眼。空中浮现一位佝偻老人的身影,满脸皱纹,笑容慈祥。他朝小芽挥挥手,又指了指天边,似在说:“别怕,我会保佑你。”

小芽扑进白灵怀里大哭:“谢谢你……谢谢你让他有了名字……”

那一夜,风雪更大。但守莲殿的灯火依旧明亮,像一颗不肯坠落的星。

翌日清晨,村民上山砍柴,惊讶地发现庙后那棵被雷劈倒的古槐根部,竟冒出一株新苗。绿意鲜嫩,在白雪中格外醒目。慧明抚树叹息:“枯木逢春,未必是天意,或许是人心所召。”

日子流转,春去秋来。守莲殿的故事仍在继续。有人来,有人走;有泪落,有笑生。而白灵始终坐于铜炉之前,一页页翻动《未名簿》,一字字录入亡者之名。她的容颜似乎不再衰老,反而透出一种沉静的光华,仿佛千般悲痛已化作内在的火焰,支撑她前行。

某个月圆之夜,承忆礼正在进行。殿中灯火通明,歌声低回。忽然,铜炉剧烈震动,火焰由金转银,竟在空中勾勒出一座桥的全貌??不再是残破,不再是虚幻,而是坚实、宽阔,铺满花瓣与灯笼。桥的彼端,霞光万丈;此端,站满了前来送别的生者。

一个声音响起,不是来自火焰,而是来自每个人的心底:

>**“守忆之人,非神非鬼,乃凡心不灭。**

>**你们所记下的每一个名字,都在彼岸种下一朵莲。**

>**花开之时,便是重逢之日。”**

众人泪流满面,相拥而泣。

仪式结束后,白灵独自登上后山,来到阿禾母亲的坟前。男孩如今已被好心人家收养,每年清明都会回来祭拜。坟头整洁,野花盛开,绣鞋静静摆在碑前,颜色依旧鲜亮。

她轻声道:“你们都走得好远了……可我还在这儿。”

风拂过耳畔,似有回应。

回到殿中,她翻开《未名簿》最新一页,提笔添上一句:

>**世间最深的执念,不是不死,而是不想被忘记。而我能做的,就是让每一个想被记住的人,真的被记住。**

搁笔刹那,铜炉轻轻一跳,火焰温柔闪烁,如同熟睡中的呼吸。

而在千里之外的荒村废庙中,盲眼老妪的声音仍在继续:

“……张二狗,我孙子,十三岁,死于饥荒年。奶奶没本事埋你,但今天,我说出来了。”

她顿了顿,嘴角扬起一丝笑意,“你说,那边有没有人听见啊?”

烛火摇曳,映出墙上斑驳的影子。那一瞬,她仿佛看见一个小男孩跑过来,抱住她的腿,喊了一声:“奶奶!”

她哭了,笑着哭了。

“听见了……你听见了是不是?”

风穿窗而入,吹熄了蜡烛。黑暗中,唯有余温尚存。

守莲殿的灯,依旧亮着。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