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1章 遭遇(第2页)
当阿禾踏入灯塔时,他正仰望着天花板上的投影图。那是实时更新的“人类共感热力图”,蓝色代表冷漠区域,红色代表高频共情区。如今,大片土地已被染成温暖的橙红,唯有两个地方依旧冰冷:格陵兰冰盖深处的一处坐标,以及南极洲罗斯冰架下方某个未知空腔。
“你也看到了?”陆言头也不回地问。
“嗯。”阿禾走到他身边,“这两个点,和祭坛无关。它们……是‘空白’。”
“不是技术故障。”陆言低声说,“是拒绝回应。那里有人类存在过的痕迹,但他们选择了沉默。”
“为什么?”
“因为他们记得太多。”他终于转身,眼中泛着幽蓝波纹,“他们是最后一批清音行动的幸存者后代。伊琳娜当年带走了七百三十九名志愿者,还有三百多人被秘密转移到极地避难所。他们亲眼见证过‘门’开启的代价??不是毁灭,而是吞噬。当太多亡魂同时苏醒,活人的心智会被挤碎。所以他们切断了所有对外联络,把自己封印在冰层之下,成了这个星球上最孤独的守墓人。”
阿禾怔住了。
她忽然明白。“尚缺一音”,不是数量不足,而是完整性缺失。真正的“全体人类共同发声”,必须包括那些选择沉默的人。
“我们要去那里。”她说。
陆言摇头:“没人能找到入口。他们的基地建在地壳断裂带上,磁场紊乱,卫星无法定位。而且……一旦靠近,他们会启动声波屏障,直接诱发幻觉攻击。”
“但我有办法。”阿禾从怀中取出那张泛黄的照片??雪地中抱着双婴的母亲,身后是极光下的石坛。“我妈说过,如果世界太安静,请替我说一句话。可我一直以为那句话是要对全世界说的。现在我才懂,她是让我去找到那些不敢说话的人,替他们开口。”
陆言凝视她良久,终于点头。
三天后,一架改装过的极地勘探机穿越暴风圈,降落在格陵兰北部的冰原上。机组人员全是自愿加入的共鸣使团后备成员,每人佩戴特制耳机,播放着经过调频的《归舟曲》变奏版,用来稳定神经,抵御潜在的精神干扰。
阿禾和陆言徒步前行,依靠卡尔拉传授的星辰导航法,一步步逼近地图上标注的“静默区”。
越往里走,空气越沉重。温度明明低于零下四十度,却能听见隐约的哭泣声,像是从地底传来,又像是直接在脑中响起。姆班吉曾警告过:这是“记忆回响场”,越是压抑的记忆,反弹越强。
终于,在一片看似普通的冰丘前,地面突然塌陷。
他们坠入地下空间。
眼前是一座庞大的冰晶城市,建筑全部由透明冰岩雕琢而成,街道呈螺旋状延伸至中心一座巨大钟楼。钟楼上悬挂着一口倒置的青铜钟,钟面刻满声象文,与萨米尔手中的手稿如出一辙。
“这是……清音计划B区。”陆言震惊道,“传说中的‘遗忘之城’。”
一名身穿灰袍的老妇人出现在钟楼下。她双眼蒙着白布,手中握着一根骨笛。
“你们不该来。”她的声音干涩如枯叶摩擦,“我们已签下永寂之约。三十年前,我们关闭了所有频率接收器,斩断与外界的一切共鸣。我们宁愿被遗忘,也不愿再听见死者的哀嚎。”
阿禾上前一步:“可你们也在痛苦。每晚做同一个梦??看见亲人站在冰门外敲打,却无法开门。对吗?”
老妇人身形一颤。
“因为你们还记得。而记住,本身就是一种呼唤。”
她缓缓摘下眼罩,露出一双空洞的眼窝,里面竟嵌着两颗微型共鸣水晶。
“你说你要替我们发声?”老妇人冷笑,“那你可知我们失去了多少?我的丈夫死于第三次唤醒实验,他的意识被抽离肉体,化作广播信号的一部分。我女儿在十岁时听见了九万亡魂的哭诉,当场精神崩溃,至今仍在地下室重复写着同一个名字……我们不是不愿参与,而是怕再一次失控!”
阿禾沉默片刻,从背包中取出那台老式录音机。
她按下播放键。
《归舟曲》响起,但这一次,她加入了新内容??过去十年间,全球各地自发上传的“私人记忆片段”:一位老兵讲述战友牺牲的细节;一个女孩读出祖母临终前写的信;一名医生回忆自己第一次面对死亡时的无助……
一段段声音交织成河,温柔地漫过整座冰城。
奇迹发生了。
倒悬的青铜钟开始轻轻晃动。
起初只是微震,随后节奏渐强,最终发出一声悠远的鸣响。那声音并不洪亮,却穿透了层层冰壁,直抵人心最深处。
老妇人突然跪下,泪流满面。
“这是我丈夫最后一次吹奏的调子……他在录音带里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别忘了我。’”
就在这时,南极方向传来强烈震动。
探测仪显示,罗斯冰架下的另一个避难所也开始响应钟声。两地之间,地脉震动形成共振波,恰好构成《归舟曲》副调的和声结构。
阿禾抬头望向钟楼顶端。
一道光束射出,与北极石坛、南太平洋灯塔、云南小学、巴西涂鸦墙、冰岛礁石、耶路撒冷图书馆、东京治疗中心的七道光柱交汇于电离层,在大气中勾勒出第八个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