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三百三十六章 北平知府方必寿(第3页)
朱承志摇头,目光坚定:“此事关乎社稷安危,若迟一步,宁王必有动作。我要在朝会之前,将证据呈于皇上御前。”
说罢,他翻身上马,只带两名亲卫,直奔皇宫。
晨雾弥漫,金水桥畔已有官员陆续入宫。朱承志身着轻甲,策马穿行其间,引得众人侧目。有人认出他是雁门关总兵,纷纷避让。
午门外,禁军统领高燧早已等候多时。见朱承志到来,他神色凝重:“大人可曾向太子殿下通报?”
朱承志淡然一笑:“我此来是为面圣,不是与太子议事。”
高燧眉头微皱,终是未再多言,挥手示意放行。
朱承志步入奉天殿时,皇帝尚未升座,内阁诸臣已列班而立。他径直走到殿中,单膝跪地,双手捧上一叠文书。
“臣朱承志,参劾宁王朱权,勾结‘暗影’,私通瓦剌、鞑靼,图谋不轨!”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
首辅杨荣脸色骤变,厉声道:“朱承志,你可知你在说什么?宁王乃皇叔,岂容你随意诬陷!”
朱承志抬头,目光如炬:“臣不敢妄言。请陛下御览这些密信与账册,便可知真假。”
皇帝朱棣端坐龙椅之上,神色不动,只是轻轻抬手:“呈上来。”
宦官接过文书,恭敬递上。朱棣翻开第一页,眉头便皱了起来。随着一页页翻阅,他的脸色愈发阴沉。
殿内死一般寂静。
许久,朱棣缓缓合上书册,声音低沉:“宁王……竟敢如此胆大包天。”
杨荣还想开口辩解,却被朱棣一眼制止:“不必说了。传旨,即刻拘押宁王,查抄其府邸。”
高燧立刻领命而出。
朱承志起身退至一旁,静静看着这一切。他知道,这场棋局,终于到了落子之时。
……
宁王府邸被围,锦衣卫与东厂联手行动,搜出大量罪证。其中不仅有与林文昭往来的密信,更有与瓦剌阿鲁台秘密交易的记录,甚至还有几封未曾寄出的奏章,内容皆是对朝廷不利之语。
朱棣震怒之下,亲自下旨,废黜宁王爵位,贬为庶人,囚于凤阳高墙之内。
与此同时,各地潜伏的“暗影”成员纷纷暴露,或被缉拿,或仓皇逃窜。一场清洗风暴席卷朝野。
朱承志因功升任兵部左侍郎,仍兼雁门关总兵,掌管北方边防。
然而,他并未因此松懈。
他深知,“暗影”虽受重创,但幕后仍有黑手未现。而那位真正的操控者,或许正躲在更深的阴影之中,等待时机。
……
数日后,朱承志再次召集心腹幕僚,在府中密议。
“宁王虽倒,但‘暗影’残党仍在活动。”朱承志语气冷峻,“据锦衣卫密报,近日有一名神秘人物频繁出入江南,似乎在联络旧部。”
赵景山皱眉:“大人怀疑,此人与宁王有关?”
朱承志摇头:“不,此人身份成谜,连锦衣卫也未能查明其来历。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极有可能才是‘暗影’真正的首领。”
王守仁沉思片刻,低声道:“大人,若此人真是幕后黑手,那我们该如何应对?”
朱承志目光深沉:“先查清他的身份,再设法引蛇出洞。”
赵景山点头:“属下即刻安排人手,前往江南布控。”
朱承志微微颔首:“好。记住,务必小心行事,不可打草惊蛇。”
……
与此同时,江南某处隐秘宅院内,一名身穿青衫的男子站在窗前,望着远方天际,嘴角浮现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朱承志,你果然不简单。”
他低声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寒光。
“不过,游戏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