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7章(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这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嘴上抹些油装作吃饱了肉,在外面前要光鲜,决不能落了面子。

家丑不可外扬,也是一样的道理。丑在自己家中,腐烂臭不可闻,自己无论闻不闻得到,但绝不承认,更不能掀开。

这些习惯规矩,刻在了骨子里,一代又一代传下去,绵延数千年。

自卑,亢奋,自傲,复杂得令人费解。

今年不同以往,宁悟明很是不客气,将宁毓承推出去赴宴:「代父从征,你难道要老子这把老骨头都散了架?」

宁毓承捏着鼻子去了几府,他初到京城,大家将注意力都放在他身上,对他格外关照。

受着来自四面八方关照的宁毓承,饶是他再沉得住气,也烦躁得想骂人。

能得这些府上一张请帖,有些人视为莫大的荣耀。

比如到京城春闱,来自各州府的举人们,到处投帖子拜会。有些府上也愿意接他们的帖子,毕竟他们祖上都有叫得出名号,光闪闪的祖宗。而且有可能是新科进士,以后大有前程,先结交一二,搭上关系,以后说不定用得着。

年要正月十五后方算过完,元宵比过年还要喜庆,猜灯谜放焰火。在皇城前沿着御街搭满了灯棚,元丰帝携皇后后妃,皇子公主以及亲近重臣们,登上城楼看焰火,与民同乐。

十五之后,过年的喧嚣终于过去,热闹却没停。

捞名声的,捞关系的,探讨学问的,十二时辰不断冒出头,文会酒宴不断。京城的食铺茶楼,生意好得一座难求。

宁毓承从不去参与,陈淳佑给他下帖子,他都婉拒了。

宁毓润他们去过好几次,很是乐在其中,结交了不少新的友人。

直到二月中旬,春闱正式开始。

第130章……

天还没亮,贡院门前已经围满了人。提着考篮的考生等着入场,巡逻的护卫来回提醒:「别乱跑,不许夹带,一经查实,当照着舞弊处置!」

京城的早春,比江州府冬日还要寒冷。地上结了薄冰,踩在上面喀嚓响。等了没一会,寒意就从脚底心往上爬,连着双腿都快失去知觉。

宁毓承挎着考篮,跺着脚取暖。在他身后的赵春盛,跟着嘀咕抱怨:「好冷啊,一天坐下来,人都得冻僵了。」

贡院已经上百年,砖木房四面漏风。屋顶又高,里面还不许点炭盆。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世人都以能吃苦为夸赞,读书人当不例外。

宁毓承从不相信这些鬼话,除去自我麻痹,以及麻痹他人,毫无用处。

否则,庙宇的香火,就不会那般鼎盛。

穷人求来世富贵荣华,权贵求来世继续富贵荣华。

宁悟明道:「户部没钱,工部拿不到钱,不愿意去修。礼部一来一去嫌麻烦,只要不倒塌,将就着用便是。」

考生当然不会有疑义,大家一起吃苦,反正只三天,穿着裘袍撑一撑,待三天过去,就能走上仕途,成为人上人。

宁毓承脚上穿了三双细布袜,外面套着鹿皮长靴。考试时不许穿大氅,便在外袍里面套着皮裘夹衫。

穿得厚,宁毓承感到浑身被绷住,抬腿时,连腿都不好弯。

赵春盛也穿得厚,他本来就胖,足似一个大圆桶,跺着脚时,地都要晃三晃。

在他身后的宁毓润笑骂道:「赵春盛,你小子别将地踩塌了。」

赵春盛长大之后很注重容貌,听到宁毓润嘲笑他胖,耷拉下脸有些不悦。他朝前走了两步,靠近宁毓承,离宁毓润远了些,方回头还击道:「你难道又比我瘦了,呸!」

「总比你瘦,赵胖子。」宁毓润笑嘻嘻,冲着赵春盛挤眉弄眼。

两人你来我往,倒冲散了些考试的紧张。

终于到了宁毓承,他挎着考篮走上前,按照护卫的指定,在核验官吏的案桌前站定。

春闱核验与秋闱差不多,前朝有段时日需要脱衣查有无夹带,读书人认为「有失取士之体」,不再脱衣检查,增加了巡视的兵将。

平时在明明堂考试时,也经常按照春闱考试的规矩来入场,进行考试。

明明堂出来的考生,熟知什么能带,什么不能带进考场,对核验这一关,早已驾轻就熟。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