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第2页)
码头上人头攒动,车流不息。扛着包裹的力工,大声吆喝着:「让开让开,小心撞到!」
京城先前下过了雪,雪后比下雪时还要冷。宁毓承他们都穿上了厚厚的大氅,他见宁毓瑶怕乱了发髻,不可能戴风帽,手一抬,将她风帽严严实实扣在了头上。
宁毓瑶怒回头,见是宁毓承,她白眼朝天,不情不愿戴上了,又伸手去摸发髻:「七哥真是,阿淼,你快替我瞧瞧,我的发髻可有乱掉。四姐姐,你的口脂晕开了,这里这里,哎哟,我来帮你。」
宁毓承忍着笑,宁毓瑶爱美,几个小娘子在船上时,为了挑下船时穿的衣衫,都费神了好几天。
周氏娘家派了人来接,宁悟明差来的长平也早早等在了那里,他怕人多宁毓承看不见,摇晃着双手喊道:「七郎,这里,这里!」
宁毓承看着周氏小郎他们先下去,交代福山他们与长平带来的仆从搬运行囊,与宁毓闵最后下了船。
长平领着他们到了马车前,周氏带着小郎先回娘家歇息,再来给宁悟明请安。外面冷,小郎受不住,周氏的车马先离开,宁毓承也朝车边走去。
这时,长平被一个身穿绯色圆领长袍,头戴冠貌,生得白白净净的中年男子叫住了,他脸上带着和善的笑,抬手与宁毓承见礼:「可是宁相的公子七郎君?在下姓陈,在陛下身边当差。」
宁毓承一听,再端看他的容貌打扮,紫色绯色在宫内不能随便穿,便知他是在陛下身边当差,品级不低。
「原来是陈大伴,给陈大伴见礼了。在下正是宁七郎宁毓承。」宁毓承忙客气施礼。
陈大伴避开了,道:「陛下听宁相提到七郎君一行今日进京,差在下来,召七郎君进宫,陛下口旨,想要瞧瞧宁相的嫡长子,可像宁相一般风流。」
刚下船就要进宫,陛下只怕不是看他生得如何,是要给他一个措手不及了。
宁毓承心中琢磨着,面上不显,恭敬谢恩应是。他与宁毓瑶她们匆匆交代了句,上车跟着陈大伴往宫城驶去。
……
第128章……
京城天气不比江州府,雪后的风吹在脸上犹如刀割。虽是如此,街头巷尾依旧车水马龙。从正阳门进去,能同时容十辆马车经过的御街两旁,各式店铺林立,招牌飞扬。三层高的铺子前,搭着高大的彩楼,伙计在门前大声吆喝,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女娘巧笑倩兮,招呼着相熟的客人。
除去大齐的百姓,还有明显来自番邦的异域客人,他们带着奴仆,腰间挎着缀满宝石的宝刀,行走在街头,旁人并不觉着怪异。看来京城平时也这般,对于高鼻深目的异域人,见多识广的京城百姓已司空见惯。
在江州府,除去在出海的码头,番邦的舟船能短暂停靠,补给清水吃食,番邦人一律不许下船。番邦海船必须在京城城郊的西码头停靠,卸货,番邦人在此办理进入大齐的通关凭证,可在京城停留一个月。
京城不靠海,大运河通南北。番邦的海船,皆先到江州明州等靠海的州府,再经大运河进京。
宁毓承一路行来,因着冬日水枯,在荆州等地段水浅,他们坐的两层官船,通行都比较困难。
在江州府等沿海地方,大齐设有海税司。不过,海税司只针对大齐的海船,除外商贸时徵收赋税。番邦的商贸货物,由京城西码头的税司徵税。
因为行船不便的缘由,大齐的海贸发展平平。朝廷的打算与考量,宁毓承很是清楚。
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等缘由,大齐朝廷对地方州府的控制力不足。海税司虽隶属户部管辖,天高皇帝远,朝廷照样无法及时管控。
将番邦的海船设在西码头,也方便了番邦来朝贡。西郊码头除去户部的税司,还有内帑的内侍,真真热闹又复杂。
汇聚天下权贵与财宝的京城,承平多年,膏肓销金之地,临近过年这般热闹,宁毓承并不感到意外。进了皇城之后,喧嚣就远去了,像是来到了另外的世界。
一道高大的城门隔开了皇城,里面是六部国子监等衙门官廨。穿过皇城,经过护城河,则到了宫城。宫城的城门与皇城一样高大厚重,在宫门口,除去御辇,车门皆不许通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