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1章(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宁九扬手喝完了酒,捡了块冻肉皮嚼着吃了,再连着喝了几盏酒。

宁毓承也不作声,只默默陪着吃茶。宁九的脸上,渐渐涌上红潮。

他眼神开始发虚,凑近宁毓承,神神叨叨道:「当年,真有能人造反,要是他成功,大齐人人能吃饱饭,穿暖衣,有屋容身!」

宁毓承惊讶不已,大齐难道曾有过神仙下凡,拯救天下苍生于水火之中?

第50章……

宁九提壶自斟自饮,每吃一口,便伴随着扼腕长叹。悲愤与深深的怨怼,遗憾,快要随着温热的黄酒一道喷薄而出。

「不知你可有听说过。。。。。。。你还小,当年的事大家都讳莫如深,为了堵住悠悠之口,朝廷官府从来不许人提,等再过上几年。」

宁九的手在案桌上一挥,嘲讽无比道:「就这般抹去了,就当此时未曾发生过。」

「我的却不知内情,九叔可能详细说说?」宁毓承的确好奇,很是诚恳问道。

宁九掀起眼皮看了眼宁毓承,欲言又止挣扎了下,终是道:「我听说你祖父很是看重你,你与府衙中的贺纨絝交好。你身为宁氏子弟,哪能真正懂得民间疾苦。不过,我看你做事还算稳重,周到,说说就说说吧,反正我已经被逐出族,你祖父总不至于要杀了我泄愤。」

看来,宁九对宁礼坤颇为怨怼,宁毓承对此并不发表看法,只做出聆听状。

「他本是江州府辖下山阴县平水乡人,山阴县还算富裕,平水乡却多山地,偏僻贫瘠。家中十馀口人,共有两亩

山地,两亩薄田。辛苦劳作一年,大半年都得吃豆子,野菜。山都被挖得光秃秃,好些地方草木不生。整个乡就只有三五个识字之人,一间快要倒塌的私塾。那年干旱,山上的草木被晒死,地里的庄稼也没了收成。倒了夏收时,官府还要催收夏税。家中仅有的一点粮食,都被凶神恶撒的差役帮闲抢走。他饿得快死了,被神仙搭救活了过来,神仙还教了他读书识字。」

宁九脸上的红意变成了青紫,激动得不能自已,自顾自道:「这是老天都看不过眼,要惩恶扬善了!」

宁毓承惊讶了下,他似乎想到了什么,依旧不动声色听着。

「他出口成章,会吟诗作对,文思泉涌。乡贤看中他的才情,举荐他到了府学读书。我便是那时结实了他,不过,他看不上我,我们算是泛泛之交。」

宁九脸上的激动褪去,神色很是怅然,道:「翌年秋日,快要秋收时,平水乡大雨倾盆,山石垮塌,村中房舍,大半被埋入泥浆中。庄稼亦毁损大半,村民没了活路。当年江州府的粮食收成皆平平,官府非但不管,还到处强行徵收秋税。入秋后天气一日冷过一日,吃不饱,穿不暖,居无屋,民不聊生。」

「然后,他便带头造反了。」宁毓承并非询问,而是陈述。

「难道,他不该反?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宁九重新激动起来,神色几近狰狞道。

宁毓承没指出宁九本身也属于王侯将相的一类,他已大致知晓了整个事件。

天灾人祸下的农民起事,在史书上屡见不鲜,前朝大齐亦是如此,在王朝记录的鼎盛时期,亦经常发生。不过起事成不了气候,很快就被平息了。估计平水那位神仙子弟,也一样如此。

宁毓承问道:「这次起事,规模有多大,死伤几何?」

「山阴县,邻近的余县,皆有百姓响应。义军攻进山阴县县城,杀富绅,开仓放粮。平水军纪律严明,只杀为富不仁的富绅,均分田地,百姓不纳粮,只要跟着平水军,皆能吃香喝辣。」

宁九嗤笑一声,道:「打仗哪能没有死伤,反正都是饿死,拼死一搏,待成大事,何愁富贵前途。」

他的神色向往,急切地道:「人人可以读书识字,打倒土豪劣绅,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的狗官,均分田地,百姓安居乐业!」

「嗯,听上去很美好。」宁毓承附和了句。

宁九撇了眼宁毓承,冷笑道:「可惜,人心险恶,那些养不活的狗,给一点好处,就将他出卖了。」

他哽咽了下,眼圈渐渐泛红,「叛徒将他乱刀砍死,连着他的家人也没放过,割下他的人头,前去官府投诚领赏金。」

说到这里,宁九说不下去了,他再倒了盏酒,扬首喝下,长长地,痛苦地喘息。

「当年奉命镇压的,便是你祖父!」

(。)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