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2章(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宁毓承起身跳下车,快步来到老农身旁,将钱袋中摸出全部一两出头的碎银,塞到他抓着罗筐绳索,渗血的粗粝手中。

老农停下来,麻木浑浊的眼睛,直勾勾望着宁毓承。

仿佛间,宁毓承像是看到了在老人洞中,曾经看到过活死人的眼神。热辣辣的天气,浑身发寒。

「别说话,快回去吧。」宁毓承小声说了句,转身大步离开,跳上了马车。

贺禄莫名其妙看着宁毓承,问道:「宁七你作甚,一惊一乍的。」

「没事,走吧。」宁毓承道。

贺禄疑惑地打量着他,再朝马车外看,他没看出什么名堂,很快便放弃了。他打了个哈欠,靠在车壁上,很快张着嘴,一晃一晃睡了过去。

回到府城,天色已晚,贺禄要赶着去瓦肆松乏,将宁毓承送到宁府前就迫不及待离开了。

宁毓承顾不得歇息,来到三房的库房,仆从在往里面搬粮食,夏嬷嬷伴在夏夫人身边,正在听孙庄头回禀田租帐目,

夏夫人看到宁毓承走过来,忙朝他招手,「小七回来了,哎哟,瞧你这一身泥灰!」

孙庄头连忙见礼,夏夫人对他道:「你忙了一天,先回去歇息吧。帐目我拿着,待收完租之后,再一并算。」

「是。」孙庄头应了声,准备离开,宁毓承叫住了他。

「量斗中踢出来的小麦,你们是如何分的?」宁毓承问道。

孙庄头脸色一变,不由自主朝夏夫人看去。夏夫人也愣住了,道:「小七,你在说甚?」

「他清楚。」宁毓承面无表情看着孙庄头道。

孙庄头暗恼不已,心道宁毓承还是年轻。此事上下皆心知肚明,水至清则无鱼,底下人要尽心尽力当差,总要有些好处。

既然宁毓承要拿到明面上来说,孙庄头也就豁出去,道:「夫人,七郎明鉴。小的并无贪婪,只照着以前的规矩在行事。掉落的小麦,算是主子对奴仆的赏赐。小的按照规矩,拿了四成,其馀六成,由做事的人平分。」

宁毓承哦了声,问道:「照着往年的规矩,管事的能分多少,底下办差的能分多少?」

孙庄头见宁毓承面上看不出任何的情绪,夏夫人在一旁不说话,他顿了顿,如实道:「小的今年才管事,往年都是在高管事底下办差。去年小的分到了三石一斗小麦,四石二斗的谷。去岁麦每斗十二文,谷每斗二十五文,统共加起来,麦谷不到七百五十钱。」

宁毓承道:「在朝廷邸报上,去岁是丰年,尤其是在收成时节,粮价格外便宜,人人都买得起,吃得起饭。」

孙庄头不知其意,怔怔道是,「风调雨顺,乃是百姓之福。」

宁毓承问道:「一斗谷,一斗麦,能磨多少米与面?在去岁年底与今年春上时,米面价钱又几何?」

孙庄头愣在那里,脸色一僵,支吾着答不上话来了。

宁毓承盯着他,一字一顿道:「越临近夏收时,米面价钱越高。在刚收成后,最为便宜。今春的梗米,九百文一石,面五百文一石。麦与谷除去三成不到的壳,得粳米白面,粳米白面的价钱,还要高上一些。就按照寻常的米面来算,共计三千七百三十文,即三贯七百钱。收租不过两三日,这钱真是好得啊!」

孙庄头耷拉着头,屏住呼吸大气都不敢出。

夏夫人看了看孙庄头,忙对宁毓承道:「小七,外面热,我们先回去洗漱。」

宁毓承未再说话,随着夏夫人回了梧桐院。夏嬷嬷前去打了水来宁毓承洗漱,桐歌端了茶水进屋,夏夫人试了下茶,道:

「小七喜欢吃鸡头米,灶房有鸡头米,去端一盅上来。阿瑶的糖莲子,阿瑛的甜藕,都一并拿来。」

桐歌忙应下去了灶房,宁毓承洗净手脸,在夏夫人身边坐下,宁毓瑛与宁毓瑶结伴走了进屋。

夏夫人将她们姐妹一并唤到身边坐下,桐歌提来鸡头米等吃食,宁毓瑶捧着糖莲子吃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宁毓瑛也咬着甜藕,宁毓承羹匙搅着碗中的鸡头米,半天都没送到嘴里去。

「小七可还在想着先前的事?」夏夫人轻叹口气,让夏嬷嬷她们退下,只母子四人在一起说话。

「阿娘早知道了?」宁毓承问道。

「以前你大伯母掌家时,我听过一些。」夏夫人道。

(。)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