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第2页)
钱夫人见宁毓华神情懊恼,声音变得更温和,「大郎,这不怪你,都怪我,当年总想着要你好好读书,什么事都不要你管。书本上学不到这些,你到底年轻,未曾经过事,考虑不周也是常事。」
宁毓华心情低落,道:「阿娘不用安慰我,这件事也不是我想到了,是小七的主意。小七年纪轻轻,却能处理得妥妥当当。」
「小七?」钱夫人惊讶了下,宁毓华点头,嗯了声。
钱夫人微笑着安慰道:「你也别自责,有些人天生的机敏,有些人心中有数,却不善言辞。小七在读书上,令老太爷头疼得很,可比不上你当年听话。」
宁毓华心胸宽广,他的确也志不在此,跟着笑起来,道:「小七厌烦读书,尤其是写功课。不过小七有小七的长处,我也有自己的长处。」
钱夫人欣慰地道:「你能这般想,就已经胜过许多人。大郎,圣人言治大国若烹小鲜,便是这般道理。你进翰林院当差,阿娘帮不了你,虽有你二叔在,他也不能时常盯着,手把手教你。天子眼前,你得自己小心行事,多看,少说,三思而后行。」
「我知道了。」宁毓华感触莫名,深以为然应是。他停顿了下,坦白地道:「阿娘打算如何与老太爷提?宁叔之事,我不知该如何处理。」
钱夫人思索了下,道:「我也要好生想想。」
两人慢慢走着,宁毓华见钱夫人一扫先前的疲倦,重新变得以前那般,总是精神奕奕,不禁道:「阿娘,明明堂的庶务,比不过府中的中馈,阿娘到时莫要失望才好。」
钱夫人笑容轻快,道:「府中的中馈,如何能与明明堂相比。这是走出去做事!」
宁毓华愣了愣,道:「像阿瑛那样,出去做事。」
钱夫人微笑道:「是啊,像是阿迎那样出去做事。你不知道,当时听到阿瑛能与工匠们
一道做事,阿娘有多羡慕。
宁毓华听得有些明白,又不大明白。
他就不想出去做事,读书虽枯燥,他宁愿读一辈子书,一辈子埋首看草生叶枯,也比与人打交道好。
知知堂。
送走贺道年,宁礼坤负手立在二门处片刻,转头往回走。
宁毓承跟在后面,展开帕子,拿出颗桃啃了一口。宁礼坤听到喀嚓声,侧头看去,失笑道:「先前难道你没吃饱?」
「卤肉味有点重,吃颗贺知府送来的桃解解腻。」宁毓承答了句,五官皱成一团,将口中的桃到帕子中,与剩下的一起包好。
贺道年喜欢吃猪头肉,整整一盘,几乎全进了他的肚子。宁礼坤晒笑,道:「贺道年幼时家贫,香料贵重,卤肉可不是一般人家能吃得起。能吃到口卤肉,便以为是了不得的珍馐佳肴。哪怕是山珍海味,也比不上这一口。」
宁毓承微笑听着,并不答话。
宁礼坤斜过去,盯着宁毓承手上的桃,不解问道:「贺道年送来的蜜桃,乃是奉县所产,向来滋味美妙,极为难得,你还嫌弃?」
「寡淡,还涩口。」宁毓承实话实说,摊开手上的帕子,粉红的桃皮,看上去水灵灵。
可惜吃在口中,却不过尔尔,至少宁毓承难以下咽。
他不禁心想,这蜜桃,就是他的「卤味」。
宁礼坤没好气道:「我看你就是挑嘴!」
宁毓承不肯承认,坚决地道:「不好吃。」
以前他吃过太多的,并无特别喜欢的东西。后世人总喜欢吃天然生长的食物,认为最接近食物本来的味道。
食物本来的味道,其实往前追溯几十年就能发现,其实并非如此。
比如驯化的家禽,不断改良的种子,培育出各种新奇的蔬果,产量提高价钱便宜之后,大家才能随便吃到。
觉着再美味的东西,要是天天吃,同样会腻。
当然,奉县的桃,是奉县县令特意快马送到府衙,上贡巴结贺道年的好东西,并非人人可吃到。
可惜,他们压根不知道,什么叫好东西。
先前宁礼坤与贺道年打机锋,你来我往,最后大家心照不宣,商议好若地里的粮食,真正得到丰产,由宁悟晖与贺道年一起上摺子,共得这份政绩。
小到蝇头小利,大到大齐江山,用尽心机。打得头破血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