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90100(第27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雨天,淅淅沥沥,城里满地泥泞。大多数城市都是泥地,只有极少部分繁华的城市才会铺石板。

京都建阳自要比其他地方繁荣,它曾是汉人的政治中心。

巍峨的宫殿群并未受到轰炸,淅沥雨雾中,鲜血顺着台阶流淌。士兵们冒雨搬抬尸体,宫殿里的财物禁止哄抢,因为要留给陈九娘。

裴长秀站在屋檐下,叉腰看这场大雨。就快入秋了。她望着被雨雾遮挡的远方,在某一刻,好似做梦一般。

情不自禁掐了自己一把,疼。

建阳,曾经的京城。她在中原长大,一辈子都不曾来过京城。而今天,这座宏伟的城池被他们打了下来。

这既像一场遥不可及的梦,又那么真实的呈现在她面前,感慨良多。

与此同时,南方那边的崔珏等人正在商议北归计划,因为现在中原需要大量人才过去重振。

府衙发放告示,鼓励以前南逃的中原百姓回归故土,安居乐业。

当初的南迁,现在的北归,昭示着汉人再次走上中原的历史舞台。而这次的北归,路途中会有差役官兵巡逻,甚至还设有接济站,供应热水饭食。

为了把他们哄回去,朝廷下了不少功夫。中原那边土地多多,只要上户领地,头年还无需缴纳赋税。

一些有归乡之情的百姓大胆踏上了回乡的路。特别是那些没有田地,靠零散活计为生的人们,宁愿冒这趟风险重回故里。

陆续有人被打动,开始北归。

不仅如此,官员也开始大批量输送过去。

一场大型的迁移就此拉开了序幕。

吴应中、鲍起凤、方世林这些人开始往北回归。崔珏仍旧守在南方,直到陈皎彻底打下中原,才退过去。

这段时日各地的里正开始忙碌起来,因为有乡民回中原,会先在里正那里登记,而后下户。只要拿着那份户籍和路引,就能畅通无阻。

待到故乡,再去当地的衙门或里正那里登记报上去落户,就能领得田地耕种。

目前一家三口能领得数十或上百亩田地,不论男女都有。

这对他们来说是一项极大的诱惑,特别是在南方日子过得拮据的乡民,会选择过去。

也有南方人主动过去的。

这些年南北交融,以前中原人称这边为南蛮子,而今态度改观许多,相互间没有那么多敌意,毕竟在国难时他们曾携手与共。

若有人拿南北说事,定会遭到群体唾骂。

北方身上流淌的血液,有南方的输送,已经成为一个整体,谁也无法分割。

中原的建阳京都迎来了一位新的主人,陈皎提裙走上石阶,一步又一步。

马春跟在她身后,忍不住道:“京都就是不一样,可比南方气派多了。”

陈皎笑眯眯道:“是不是开了眼?”

马春点头,指着上面,暗搓搓问:“以后娘子是不是就要住在里头?”

陈皎:“你猜。”

马春笑了起来。

主仆身后跟着徐昭、胡宴等人,尽管这石阶他们已经上下过许多次,但今日不同,是陈九娘同他们一起往上爬。

那石阶有一百零八梯。

陈皎一口气爬了上去,上头的裴长秀早就等候着了,向她行礼。

陈皎扭头回望来时的路,高处不胜寒,可是她一点都不怕孤独。

她眺望远方,享受登高望远带来的俯瞰人间;她凝视这座代表着无上权威的皇城,享受掌生杀大权带来的快感。

一行人走进乾德殿,里头保存完好。雕梁画栋,描金的龙腾图案张牙舞爪,地板擦洗得一尘不染。

陈皎背着手打量周边,说道:“比南方的宫殿气派多了。”

可惜这个时代还没有高椅,帝王都是跪坐。就算代表着无上权威的“龙椅”,也不过是刻有龙头的案几。

陈皎觉得远远没有影视剧里那种漂亮。

裴长秀怂恿她去试一试,她笑了笑,低调道:“还有四州未取,不急,不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