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4 想做生意从推销开始(第3页)
长江集团的赢利大头一直来自楼市。
由于楼利滚滚,楼市的竞争异常激烈,楼市广告争奇斗艳。传统的屋村现场广告,均是大幅宣传画和霓虹灯等。李嘉诚别出心裁,在天水围的嘉湖山庄放激光广告。两个大型激光发射器,安装在楼顶,入夜便发射出多组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激光,甚为壮观。
1996年春节,长实集团发展的嘉湖山庄举行丰富多彩的贺岁活动。
除了舞龙舞狮这些传统项目,别出心裁花样翻新的是一副挂在大厦外墙的对联,十分瞩目。
该对联宽25英尺、长175英尺,约18层楼高,颜色以红、金为主,象征红运当头、财源滚滚。
对联上面写着“嘉湖千家贺新岁,山庄万户庆春风”14个大字,气势磅礴地俯瞰整个天水围区,令整个地区平添不少新春气息,为区内及于春节期间前往天水围区的市民带来好运。这副对联因其奇大而成为春节期间人人争谈的话题。
此外,大年初七,香港公益金与长实举行全港首次新界西北区公益金百万行。李嘉诚、李泽钜、洪小莲、李业广等出席。
年初七是“人日”,李嘉诚特地向采访百万行活动的记者大派红包,每封200港元,出手阔绰。
香港《信报》以《慨将全年袍金作利是》为题形象比喻报道此事说:
“李超人每年只象征式收长实董事袍金5000元,但昨天收到‘超人’利是(红包)的记者保守估计也有四五十人,‘超人’支出肯定不止5000元,然则今年‘超人’的董事袍金已一次耗尽!”
春节是中国人的第一大节,此时最容易沟通感情。李嘉诚深谙人们心理,抓住这个大好时机,利用贺岁活动拉近人们的距离,推介嘉湖山庄。
平时给记者派利是有贿赂之嫌,过年派利是天经地义自然大方。取悦记者,实际上也是在通过记者制作广告。
过一个春节,喜庆之中,李嘉诚还赋予了并不显得刻意却实实在在的商业意识,不愧是商界超人。
有人说李嘉诚举手投足皆广告,这未免说得过分了,但要说他善于取得随心所欲的广告效应,应当是符合实际情况的。这说明,李嘉诚的广告意识已经深入了他的日常言行之中,也说明了一般人与李嘉诚的差距之所在。
一个人要想成功,他的意识就一定要与众不同。将自己的品牌渗透到大家都能接触到的地方,那样才会让自己的产品为更多的人知晓,那样才能扩大自己品牌的影响力。可以这样说,做生意就是做品牌,而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领导者的意识。
居安思危,时刻准备
李嘉诚忠告:一向以来,我做生意处理事情都是如此。例如天文台说天气很好,但我常常会问自己,如果5分钟后宣布十号台风警报,我会怎样。在香港做生意,也要保持这种心理准备。
什么是台风警报?对于李嘉诚来说,他非常有一种警报意识,就是自己要提醒自己,避免被台风刮走。当然这是经商的危机意识。李嘉诚初入股市,便尝到了甜头,但他清醒地意识到,股“升水”如此神速,那么“缩水”也可能是瞬间之事。股票市场变化多端,难以捉摸,风险远远大过其他市场。
由于股市一片利好之势,自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香港各界产生了一股“要股票,不要钞票”的投资狂潮,掀起了一阵比一阵更为高涨的“上市热潮”。
在这股强劲的“炒风”之中,人们像疯了一样。普通股民纷纷卖掉自己好不容易攒下的金银首饰,业主也卖掉了自己的工厂、土地、房屋,甚至有的商人还卖掉自己的地产公司,将楼宇建造所筹集而来的贷款,全都投到了股票市场,大“炒”而特“炒”,梦想着谋取暴利。
炒风愈刮愈烈,各行业公司纷纷介入股市,趁热上市,借风炒股;职业炒手更是兴风作浪,哄抬股价,造市抛股。
香港股市处于空前的疯狂状态之中,1973年3月,恒生指数竟突升至1774.96点的历史高峰,一年间升幅竟达5.3倍。
这更使许多人乐得眉开眼笑,得意忘形,完全忽视了巨大风险的存在。
然而,李嘉诚在这个“炒风刮得港人醉”的疯狂时期,丝毫不为炒股暴利所动,依然在稳健地走他早已认准了的正途——房地产业。
一向沉稳持重的李嘉诚,在塑胶花、房地产经营方面相继显示了他的独创才能之后,又在股票经营中表现出了他的远见卓识,以及他对事物发展的非凡领悟力和高人一等的心理素质。
由于对房地产业前景的看好,李嘉诚把从股市上吸纳的资金,投放于大量物业的低价收购上。这样,就在人们用低价卖出物业所得的钱去购买股票时,李嘉诚却统率着他的长江实业一边发行着股票,一边将发行股票筹集到的资金成批地去收购那些低价出卖的物业。
股市的好景并没有维持多久,“熊市”随之而来,变幻无穷的世界经济再次**了它变幻莫测的另一面。
1973年中期,世界石油危机爆发,香港经济受到了巨大影响,出口市场萎缩,股票市场因此大受冲击。
另外,一些不法之徒趁股市混乱伪造股票,混入股市。结果东窗事发,造成股东恐慌,纷纷大幅抛售,使得股市**。恒生指数迅即由1973年3月9日的1774.96点跌至816.39点的水平,至1974年12月10日,跌破1970年以来的新低150.11点。
股市大灾突如其来,除极少数投资者抽身较快得以脱逃外,绝大部分投资者均铩羽而归,有的还倾家**产。香港股市瞬间便呈现出一片愁云惨雾,哀声动地。整个香港经济,尤其是占主导地位的金融和地产业更是阴风惨惨,人心惶惶。
由于坚持稳重之策,李嘉诚成为这次大股灾的“幸运儿”。长实的损失,仅仅是市值随大市暴跌而已,实际资产并没有受到什么损失。相反,李嘉诚利用股市,甚至取得了比预期更好的实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