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六 表里如一(第5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一个言行诚实的人,因为自己感到有正义公理作为后盾,所以他能够毫无愧色,从不畏缩地面对世界。

说谎的人是人类的败类,是一个堕落者!

一个人一离开诚实,他就失去了为人的资格,他就从此成为了衣冠禽兽。

糟蹋自己的人格、名誉值得吗!百合花沾了污渍,玫瑰花失去了芬芳和美丽,还能算作百合和玫瑰吗!

一个人一旦腐化了他内在的最高贵品质,失去了做人的资格,他还能算是人吗!

一个不诚实的人,也常常会受到内心的贬低与谴责。他所得到的名和利是不能消除这种内心的煎熬的。无诚信者,遭受的挫败可能是重大的。

狼言狼语

让我们在生活中做一个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吧!不要让自己活得太累,不要让名利遮住你的双眼,一切顺其自然不是更好吗?

7。什么是表里不一

狼属于食肉动物,在自然界食物金字塔中处于塔尖位置。通过吃掉动物中的老弱病残幼,控制这些动物种群数量。狼对家畜危害较大,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野生动物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导致狼的食物极度匮乏才出现的。狼对此是从不否认的。

既然表里如一是值得称道的,那么,什么是表里不一呢?

其实,我们许多人都容易在自我意识中产生这种混淆。我们总是隐约察觉到自己的表里不一状态或特性,但不敢向他人承认,也不敢自我承认,生怕自己真是一个伪君子,于是,我们内心产生了阴影,一种由“表里不一”人格特质构成的阴影。

总有一些往事,不堪回首;总有一些念头,挥之不去;总有一些情绪,无法释怀……

因为,我们心中产生了阴影。

所谓阴影,其实就是我们在生活世界中隐约感受到,却又不敢认同、不愿接受、不能正视的自我体验和自我意象。事实上,我们在生活实践中遭遇负面经验时,就有可能感受到阴影,或者说,意识到心里面产生了阴影。本专题系列着重诠释我们中国人在传统社会文化及其变迁脉络下各种阴影的文化特性及其意义。

我们说,表里不一是指内心意念与外在言行不一致。它既是一种客观事实判断,也可以作为一种主观价值判断。而翻开《现代汉语词典》,虚伪的解释是:不真实;不实在;做假。

可以说,虚伪是一种纯然的主观价值判断,一种赋予了道德判断的表里不一。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表里不一”不一定就是“虚伪”。比如,公安干警乔装打入黑社会内部卧底,自然不能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面对犯罪分子的盘问质疑,还要与之巧妙周旋、虚与委蛇。我们可以说公安干警在这种特殊情形下是“表里不一”,却无论如何不能说是“虚伪”。

另一种情形是医生面对垂危病人关于其病情的询问,人道主义的做法当然是“不告诉实情”,至少要“见机行事”。我们通常称医生在这种情形下的说辞是“真诚的‘谎言’”,这种“谎言”当然与一般的谎言,即不真诚的谎言,性质完全不同。

看来,我们似乎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将任何“表里不一”都说成“虚伪”。其实,上述两个例子在西方也具有同样的意义。也就是说,西方人的“虚伪”概念同样是一种赋予了道德判断的“表里不一”。

中国式的表里不一是一种含蓄的智慧的表达方式,西方人并不能理解。

我们中国人的“表里不一”很难清楚地划分为“虚伪”和“不虚伪”两极;西方人认为的“虚伪”,我们中国人并不一定看作“虚伪”。

事实上,西方人对虚伪的道德判断标准以个人自由、权利平等为原则,而个人自由、权利平等的基础则是自我真诚。

当自我真诚未附加其他的信念和原则时,其实际上就等同于个人的表里如一。正因为如此,西方人总是在不做深入考察、不了解内情的状况下,不加区分地将中国人的各种“表里不一”均与“虚伪”混为一谈,由此得出“中国人虚伪、爱撒谎”的表面化结论。

在西方人看来,中国人在守约、借贷方面乃至整个为人处世的人情、面子功夫,无不受到是否具有诚信、是不是虚伪的质疑。

表里不一是人类所有个体的生活常态,中国人表里不一与外圆内方的生活哲学有关。

严格地说,这个世界上谁也不能说自己是一个完全表里如一的人。实际上,表里不一是我们人类所有个体的生活常态。我们之所以表里不一,可能是因为我们对外在情势的变化失去了掌控;也可能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当然,更可能是因为我们隐藏了自己的内心意念而在言行上做的另一种表达。

显然,对“表里如一”进行道德判断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和判断我们隐藏自己内心意念的内在动机?

与之相对,中国人对是否虚伪的评判历来以能否内心正直、照顾整体效益为原则,而内心正直、整体效益的基础则是掌握好分寸。这又源自于中国古币形制的“外圆内方”的生活哲学。“内方”,即内心正直、有原则;“外圆”,即圆融变通、掌握好分寸。表面看,“外圆”与“内方”似乎矛盾,其实二者相辅相成,浑然一体。通过发挥“外圆”而达成“内方”;通过坚守“内方”而把握“外圆”。所以,如何“隐藏内心意念”只是方式、手段,其本身无所谓道德判断,只要内心正直、掌握好分寸,达成长远的整体效益的目的即可。

狼言狼语

“虚伪”有时要胜过“真诚”,这要看什么场合,针对什么对象,掌握好分寸,该表里不一时就要表里不一。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