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章 安然自若用享受的心来对待生活(第4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上,不少文坛俊杰、科学巨擘、商界行家、政坛精英,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丰富的事业和生活的兴趣雅好。他们既是执著创造的事业中人,又是富于生活情趣的性情中人。事业是他们的不朽生命,生活则是他们纵横捭阖的精美舞台。他们在享受立业欢愉的同时,又以自己斑斓多彩、瑰美绝有的闲情雅趣,装点生活的艺术,拓展独特的才华。

许多文人、学者、画师钟情于大自然,他们或是拨动山水之韵,或是追寻绿的踪迹,或是醉赏风花雪月,或是独享月色的清幽。他们吟风弄月,散怀山水,江海踏浪,遨游天下,贪婪地阅读着浩浩宇宙之书。

大自然的神韵带给他们创造的灵感,助他们在事业的海洋中自由地游弋。不少名家在休闲时刻都有自己独特的爱好,他们或情系花香,或醉恋草木,或宠爱生灵,或迷于音乐,或欣赏艺术,或闲读诗书,或博藏珍玩,或强身养性……在五彩缤纷的生活中,享受人生之趣,使自己的事业、身心都得到和谐、均衡、健康的发展。

兴趣与快乐是相伴相生的。要热情地培育兴趣,积极地寻觅快乐,主动“创造”愉悦之境,是每一个奋斗者应具备的态度。快乐不会自动到来,它需要你努力寻找和创造出来。人活在世界上,究竟是快乐的时候多还是不那么快乐的时候多取决于你自己。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快活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运气碰上的,不快乐则是随时随地在等待着你。一个人踏进社会,不知会有哪些坑坑洼洼,等着你去跌个鼻青脸肿呢。所以,越寻思越觉得活在这个世界上太累了。怎么办呢?如果你不想精神崩溃,如果你并不甘心,那么,最佳之计:你一定要努力寻找快乐,去追求心目中的理想世界。

每个人都有专属于自己的快乐

中国作家王蒙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我每天都吃三顿饭,睡八小时觉,大便一次,小便六七次,从来没有考虑过这样是雅还是俗。我爱听柴可夫斯基、贝多芬、马勒、舒曼的交响乐,是因为我爱听,不是因为它们雅或是还不够雅。据说,素食是雅的,而‘肉食者鄙’,但是我还是鄙鄙地常常吃肉,除了吃肉要票的那些年。所以,我深为吃肉不要票而欢欣鼓舞歌功颂德,不论这有多么鄙。我爱听梆子戏、相声、芭芭拉?斯特拉桑德与凤飞飞的流行歌曲,不害怕也不避讳它们的俗,因为我爱听,从中能够得到某种愉悦。写文章,我要稿费,因为我有这个俗俗的需要,也就不怕其俗。我又不会专门盯在稿费上,不是为了雅,而是为了文章的最佳效果和我与编辑出版部门的友谊,还有我作为一个作家的自尊自信。”

王蒙富有哲理的话向我们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使自己的兴趣广泛一点,多涉猎一些雅的、俗的,喜欢自己喜欢的,能给人生增添无限的乐趣。

音乐必不可少。重金属摇滚、蓝调爵士、乡村民谣、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轻音乐等等,能听的最好都要听一听。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这是不言而喻的。好的音乐让人心旷神怡,感悟生活。所以,如果有条件,就尽量欣赏欣赏音乐吧。

电影、电视剧也是不错的选择。爱情片、音乐片、战争片、科幻片、动画片、恐怖片、灾难片、探险片、动作片、喜剧、戏剧、历史剧,各有各的优点,各有各的过人之处。无论哪种电影,无论哪部电视剧,皆有其独到之处。有条件要看,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看。

爱跳舞,交谊舞给人带来青春的活力。每当耳边响起悠扬浪漫的慢三步舞曲,脚步总会不由自主地滑到舞池,踏着音乐的节奏配合舞伴翩然起舞,尤其是遇到合拍的舞伴,那种酣畅愉悦的感觉堪称一流享受。

爱读书,书籍温暖了寂寞的心灵,丰富了内心世界。小说中至善至美的人间真情让人们懂得做人贵在与人为善;报刊杂志中丰富的知识、幽默的小文让人们在认识世界的同时,增加了些许幽默;每当遇到挫折无人能排解孤独和寂寞的时候,充满人生哲理的书籍则可以让人们打开心结。好书如良友,一生伴你行。

爱上网,网络给自己带来了温暖的友情和写作的动力。网友之间的交流仿佛将你带回故乡的少年时代,这种没有功利色彩的友情令人们乐此不疲。

爱游泳、打乒乓球、羽毛球,这些运动项目给自己的生活增添了活力。工作学习之余,多运动运动,不仅锻炼身体,还能为自己的生活带来不可多得的乐趣,何乐而不为?

那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业余爱好丰富了个人的日常生活,充实了个人的内心世界。如果一个人能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职业联系起来,那么他就更能够经营出丰富多彩、幸福欢乐的人生。

人生成功的重要诀窍就是经营自己的长处,因为经营自己的长处能给人生增值,而经营自己的短处则会使人生贬值。马克?吐温曾经弃文经商,因不懂经营之道,几次尝试几次失败;后来重走创作之路,因其文学天赋而很快摆脱了失败的困境,成为一代文豪,他的成与败皆为兴趣使然。由此看来,一个人在选择职业的时候,无须多考虑这个职业能为自己带来多少名利,重要的是应该选择最能使自己全力以赴、最能发挥自己兴趣特长的职业,这样才能把自己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上,经营出有声有色的人生。

兴趣爱好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原动力,愿每个人在自己所喜欢做的事情上都能小有成就,那么对个人而言日子将会过得有滋有味;对世界而言,又增添了无数个推进人类文明的可能性,这个世界也会因此而变得更美好,更有生机。

鱼以饵悲,人以鱼乐

整日生活在嘈杂的环境里,很容易让人身心疲惫、心烦气躁,让人增加心理负荷,从而有碍身心健康,诱发胃溃疡、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意外等多种病症。所以,我们应该工作休闲两不误,在工作的同时,不忘给心情一个放松的机会。如果放长假,时间允许,你可以选择去远足,但如果忙里偷闲,那最好选择钓鱼,这既不会让你太过劳累,又能让你消除紧张的精神状态,使你恢复良好的心境。

钓鱼活动有动有静,动静结合,静可以养神,可以让人放松心情,心平气和,使心灵得到陶冶,动则可以养形,让人舒展筋骨,锻炼身体。马克思曾说过:“一个美好的心境,要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心理上的疲惫和痛楚。”钓鱼时,手握鱼杆,独坐在钓鱼台前,不需费尽心思,专等“愿者上钩”即可,这种意境,让人心旷神怡,生活中的一切烦恼,早已抛到脑后,心情会一下子豁然开朗。所以说,钓鱼可谓是修身养性,防治疾病和增强体质的最佳运动方式。坚持垂钓,不但可以陶冶性格,培养耐性,调剂生活,消除疲劳,能让人重新燃起生活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信心,让人以旺盛的精力,充沛的体力再次投入工作和学习中去。

钓鱼讲究一个火候,讲究恰到好处,讲究一点“中庸之道”,钓鱼时竿提早了,钩子还未被鱼吃进嘴不行;提晚了,吃进鱼嘴的钩子又被吐出来也不行。而人生不也是如此吗?只有我们投入全部的热情和希望,集中全部的精力和智慧,从容追求沉着守候,才能适时抓住机遇,在生命的长河里钓起人生的辉煌。此外,钓鱼时也能让人心起慈悲怜悯之心,眼见得活生生的一个生命,在自己手中泯灭,心中肯定会忏悔。生活中也需要有这样一处心态,为人也讲究一个“善”字。真正的钓鱼之人,个个都有菩萨心肠。

钓鱼不仅可以让人忘却烦恼,放松身心,而且可以锻炼心性。脾气急躁者钓不得鱼,因为他们耐不得寂静;心胸狭窄者钓不得鱼,因为身旁的人钓到鱼会让他们嫉妒,让他们心中起波澜;贪婪吝啬者钓不得鱼,因为他们只想钓到更多更大的鱼,而不想下大鱼耳,他们满脑子是鱼,最后却钓不到鱼。真正的钓鱼高手,是不为钓鱼而钓鱼的人,他们图的是个过程,是种体验,正所谓“钓翁之意不在鱼”。不管是姜太公垂钓、还是诸葛亮、罗斯福和达尔文在余暇时去钓鱼,都不是仅为了吃鱼,而是为了修炼身心,为了松弛一下紧张情绪和有意磨练毅力和耐力,为了静心休养。

朋友,整日奔波劳苦的你,不妨离开繁忙的都市,到郊外觅个好去处,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欣赏大自然的景色,于和风暖日之中,执杆垂钓,亲身体验一下张志和《渔歌子》诗中“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垂钓意境,一定会让你留连忘返;而在垂钓时的全神贯注,静观水面鱼漂的沉浮动静,定会倍感心旷神怡,别有一番情趣,也大有益于你的身心健康。

在书画中寻找自己的乐趣

生活中,不如意者十常八九,人生道路上碰上障碍再所难免,忧郁、彷徨、烦恼、悲愤可能每个人都体验过。如果你喜欢,你可以寄情于水墨丹青,让这些充满灵性的艺术瑰宝去抚慰你那伤痛的心。

“琴书诗画,达士以之养性灵”,寄情于水墨丹青之中,沉浸于那洒满墨香的氛围之中,笔走龙蛇,气韵畅通,你的心胸会顿觉舒畅,感受艺术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感受生命。

世界织布业的巨头之一威尔福莱特?康,尽管事业非常忙碌,在他为事业奋斗了大半辈子时,他总感觉到自己生活中缺了点什么东西似的,于是他选择了画画,每天从百忙中抽出一个小时来安心画画,不仅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且他在画画上也得到了不菲的回报———多次成功举办个人画展。威尔福莱特?康在谈起自己的成功时说:“过去我很想画画,但从未学过油画,我曾不敢相信自己花了力气会有很大的收获。可我还是决定学油画,无论做多大的牺牲,每天一定要抽一小时来画画。”

威尔福莱特?康为了保证这一小时不受干扰,唯一的办法就是每天早晨五点前就起床,一直画到吃早饭,威尔福莱特?康后来回忆说,“其实那并不算苦,一旦我决定每天在这一小时里学画,每天清晨这个时候,怎么也不想再睡了。”他把楼顶改为画室,几年来他从未放过早晨的这一小时,而时间给他的报酬也是惊人的。他的油画大量在画展上出现,他还举办了多次个人画展,其中有几百幅画以高价被人买走了。他把这一小时作画所得的全部收入变为奖学金,专供给那些搞艺术的优秀学生,“捐赠这点钱算不了什么,只是我的一半收获。从画画中我所获得启迪和愉悦才是我最大的收获!”

画不仅可以愉悦人心,陶冶性情,还可以治病疗伤。

美国有一位画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特地为一位癌症患者画了一幅《天上飞来的希望》的画。每当患者凝视这幅画时,那只正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展翅高飞的海鸥便会使他心中升起信心和希望。医生曾断言说他活不过两年,可自从他试着每天去欣赏这幅画后,他的病竟然慢慢好转,他已活了35年。

无独有偶。另一个以画治病的故事更有趣。据传南北朝时鄱阳郡王爷被齐明帝所杀后,其王妃悲痛欲绝,整日茶饭不思,终于一病不起。王妃试过了各种妙方,尝遍了天下良药,仍不见好转。最后,其兄慕名请来一位画师为鄱阳郡王爷作了一幅画像。画师深知王妃之病为相思病,经过一番冥想之后,便作好一幅画密封后转交给王妃,并让人转告她说,有人曾偷画王爷像,要王妃派亲信以高价赎取。亲信取回后,王妃展开一看,当即勃然大怒,从病**一跃而起,大起骂道:“这个老色鬼,早该千刀万剐!”原来,画上画的是郡王爷生前和一宠妾在调情的丑态。可说也奇怪,王妃的病竟然从此日渐好转,最后竟然奇迹般康复。

多听音乐,它可以安抚你的心灵

孔子说:“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肉味。”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是一种人类共有的语言。它来源于生活,为我们的情感服务。科学研究证明:听适合的音乐,可以优化人的性格,平稳人的情绪,提高人的修养品位,甚至有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神奇功效。

医学专家通过大量的研究证明,人类需要通过音乐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并从中受益。音乐可以调节人体大脑皮层的生理机能。提高体内生物的活性,调节血液循环和活化神经细胞。另外,音乐会使人体的胃蠕动更有规律,能够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强抗病能力。

在医学上有一个著名的“莫扎特效应”:当你听一曲莫扎特之后,你的大脑活力将会增强,思维更敏捷,运动更有效,它甚至可缓解癫痫病人等患神经障碍的病人的病情。六年前,研究者证明,在IQ测试中,听莫扎特的受试者得分比其他人更高。

1975年,美国音乐界的知名人士凯?金太尔夫人因乳腺癌缠身,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濒临死亡的边缘。这时候,金太尔夫人的父亲不顾年迈体弱,坚持天天用钢琴为爱女弹奏乐曲。或许是充满爱心的旋律感动了上苍。两年之后奇迹出现了,金太尔夫人胜利地战胜了乳腺癌。重新康复后,她热情似火地投身于音乐疗法的活动,出任美国某癌症治疗中心音乐治疗队主任。金太尔夫人弹奏吉他,自谱、自奏、自唱,引吭高歌,帮助癌症病人振奋精神,与绝症进行顽强的拼搏。

德国科学家马泰松致力于音乐疗法几十年,在对爱好音乐的家庭进行调查后注意到,常常聆听舒缓音乐的家庭成员,大都举止文雅,性情温柔;与低沉古典音乐特别有缘的家庭成员,相互之间能够做到和睦谦让,彬彬有礼;对浪漫音乐特别钟情的家庭成员,性格表现为思想活跃,热情开朗。他由此得出结论说:“旋律具有主要的意义,并且是音乐完美的最高峰。音乐之所以能给人以艺术的享受,并有益于健康,正是因为音乐有动人的旋律。”

音乐是起源于自然界中的声音,人与自然息息相关,所以音乐对人的精神、脏腑必然会产生相应的影响。音乐主要是通过乐曲本身的节奏、旋律,其次是速度、音量、音调等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疗效。在进行音乐治疗时,应根据病情诊断,在辩证配曲的原则下,选择适当的乐曲组成音乐疗法处方。

既然音乐有这么多用处,不妨在工作之余,茶余饭后,戴上耳机,听一曲柔美舒缓的音乐,让身心在悠美动听的节奏中彻底放松。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