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章央金拉姆是个好导游02(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五章「央金拉姆是个好导游」02

有了第一天骑马的经验,第二天骑起马来,大家都轻松了许多。

我的马似乎和我熟悉了,表现和昨天判若两马,跑起来不仅异常稳健,还会自己找好路走,我都不用去担心它。

大家似乎都和我一样,轻松自在地看着沿途的风光,雪山、金光、蓝天、白云、还有美丽的海子——只有一位小摄友脸上的表情怪怪的,一问才知道,他的屁股给磨破了,在马背上每颠簸一下都倍受煎熬。

哄笑声中,大家跑进草原去追逐那些牦牛,拍那些帐篷。帐篷里的姑娘不好意思地拉下一点篷布把脸遮住,摄影家们于是抢到了最美丽的镜头。

春天的阳光,温暖而舒适。远处的草原海子闪着金光。近处黑色、白色的牛羊悠闲地吃着草。地上的小草只有寸把长,但小花儿早已不甘寂寞地冒出头来,如同嫩绿地毯上点缀的黄色图案……我自顾自地拍着,猛地转身,发现明珠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悄悄站到了我身边。我担心她是不是有高原反应,忙问:“怎么了?”她仰着小下巴示意我看那几位摄友。我认真看了好一会儿,才发现了一个很感人的细节:当那些正在磕长头或祈祷的朝圣者进入镜头时,摄友们就会自动把镜头移开。我很感激他们,在这样的时候,能够尊重信仰的神圣;我也感激明珠,她能发现这样的细节,并告诉我。

央金拉姆正在路口指着玛尼石堆,给身边的两个摄友讲一个传说:“相传,唐僧取经时,过通天河,得到巨龟的帮助。巨龟就委托唐僧到了西天,见到如来佛祖,一定帮它打听一下,它什么时候才能修成正果。唐僧答应了它,可到西天后,因为忙于取经,却把这件事情忘记了。取经回来的路上,又过通天河,巨龟驮着唐僧师徒到了河中间,问起托付的事情。唐僧这才想起自己没有践诺,出家人不打诳语,他只得老老实实告诉了巨龟。巨龟非常生气,沉到水底——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闹情绪,拒载。唐僧师徒四人和佛经,于是全都掉到了河里。四人从水里爬起来,捞起佛经,放在河边岩石上晾晒,经书上的文字于是就印在了石板上,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玛尼石。这个当然只是传说,玛尼石上的经文却是人们用锤、斧、刀、凿一笔一划,在坚硬的片石上凿刻出来的……”

明珠在我身边捡起一块小石头,走过去,放到玛尼石堆顶上。

18

夕阳下,牧人的帐篷炊烟袅袅,草原深处,有人在骑马,还有人赶着牦牛群悠闲地走着……我们回到塔公乡的时候,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了。

央金拉姆和杨帅去联系旅馆了,我和其余几位停好车在路边等。塔公乡只有一条长约二百米的街道,尽头就是塔公寺和塔公草原。大概是因为见到我们都背着相机,几个七八岁的小姑娘,穿着簇新的民族服装,很快就围了上来,对着我们憨憨地笑。明珠问:“一路走来,也没看过谁这样打扮呀,今天是什么节日吗?”我还没有来得及说话,那几位摄友看到这么好的拍摄机会,马上就端起了相机。大摄郎吃过几次药也好多了,跑在最前面。小姑娘们一见,很自然地在屋檐下站好,等着被拍。大摄郎猛按一阵快门后,喜滋滋地让小姑娘看显示屏,小姑娘却把小手背到身后,异口同声地说:“叔叔,找我们拍照是要给钱的,每人五元。”大摄郎很意外,一下子呆住了。我连忙上去,半蹲着,拿了一把零钱给了小姑娘们。小姑娘已经欢呼着四下里跑开了,大摄郎这才缓过神,摊开手说:“这些藏族孩子,小小年龄就学会这一套……”

我正要开口,他身边的摄友却抢着说:“这样的事情,北京西安成都……哪里的旅游景点里没有?”

“好的不学,坏的学起来倒是快得很。自然环境被破坏得厉害,人性扭曲也是必然的。可这里阳光空气那么干净……唉,我心里还是有些不能接受呢。”听到大摄郎这样说,我突然觉得他对待明珠的态度很绅士。不过,他接下来的话,却让我几乎喜欢上他了——

他说:“意西尼玛,今天晚上我请客。”

这两天都没有好好吃饭,有人能请客,我简直太高兴了。

塔公乡街道两侧的藏族民居色彩艳丽,藏狗迈着四平八稳的方步在街道上踱来踱去,到处满溢的是世俗的生活气息。乡上几乎所有民居都对外接待游客,我们要住的“雪城客栈”就在塔公寺左边不远处。我们进去放行李的时候,从房间的窗口望出去,正是塔公寺的莲花殿和经幡漫天的塔公山。杨帅说,他选中这里,就是因为哪怕躺在房间里望天和发呆,都足够惬意。“雪城客栈”的一楼是餐厅,我们就在这里享受了据说唯有这里才能吃上的“塔公雪水鱼”。

老板端了一个大盆过来,往我们中间的桌子上一放,骄傲地说:“这就是塔公独有的雪水鱼!”央金拉姆边帮我们往碗里盛,边说:“塔公冬季冰封,积雪要第二年四月才融化,所以河水的温度低得很,河里的鱼肉质也就特别鲜嫩。也有人吃过后,想带鱼苗到其他地方去繁殖,可是从来都没有成功过。所以,要想吃雪水鱼,只能在塔公才可以享到口福。”

大家看到老板和央金拉姆都这么推崇“雪水鱼”,赶紧动手。杨帅以前和我在新都桥吃过一次,他今天还跟着凑热闹,对大摄郎说:“也就是香辣咸鲜嘛,我看没什么特别。”

几位摄友坚持“食不言”,不理睬他,认真地吃着,轻轻一吸,肉便到了嘴里,把完整的骨架放在桌子上……

饱餐之后,大摄郎付过账,一回到房间就把照片往电脑里倒腾,还强迫大家都去“品评”。考虑到“拿了人家的手软,吃了人家的嘴短”,我们不得不去捧场。只是这里不能上网,照片传不到他们的“行摄天下”网站,有些遗憾。

明珠问杨帅:“你的摄友怎么都和你一个德行呀?”

杨帅说:“天上大星配小星,地上野鸡配黄莺。这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19

累了两天,大家都睡得很沉。早上起床,太阳已经升起了。我下楼去,看到只有明珠在那里坐着发呆。其余人都还没起床呢,于是我们决定先出去转转。

我们走在去草原的路上,看到了山顶的白塔,我拉着明珠的手跑上去。藏区很多这种白塔,路边、家门前、寺庙内随处可见。白塔周围堆着玛尼石,挂着经幡,经幡插成了许多三角形、四边形的色块,一个连一个,声势浩大,在蓝天下青山上,让人油然升起一股敬意。我和明珠绕着白塔转了三圈,各自许了心愿。

我说:“也许有那么一天,我们今天许下的心愿能够成为现实。”

明珠反问道:“你坚信吗?”

站在山顶看下面的茫茫草原,白白的帐篷,金色的庙宇,马在奔腾,天是蓝色的,云是白色的。远处的雅拉雪山,清晰得就好像在眼前。观音神山上面,插满了五色斑斓的经幡,经幡飘动着,就像阳光下的五彩流波。塔公寺里,古塔林沐浴在清晨的阳光中,寺外的转经筒被阳光照得亮闪闪的。有一位老人正缓缓地挨个转动着转经筒,几头牛跟在他后面,慢慢地用头触碰着那在阳光下泛着金色光芒的转经筒。

我眯着眼睛仰望远处的雪山,看雅拉雪山在阳光下被镶嵌的那道金边,听明珠在我耳边的低吟:

那一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