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 要想做龙就要先学会潜龙(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三忍:甘愿出狱后还臣服于纣王。

第一忍可称“存身之忍”,它让我们明哲保身。

第二忍可称“明志之忍”,它让我们反省自身,为反转乾坤、龙飞九天之日想好思路。

第三忍可称“安天之忍”,它让我们一忍到底,绝不轻举妄动。

只有“存身之忍”与“明志之忍”显然是不够的,周文王之所以是周文王即在于他的这第三忍“安天之忍”。他的这招“安天之忍”其实就是“变天之忍”,具有一洗乾坤之力。

试想以纣王的智商级别,怎会不防周文王出狱后的作为?任何风吹草动都会给周族人带来灭顶之灾。但是周文王一忍到底,一直到生病而死都没有造反,终于使纣王去掉了防备之心,从而为他的儿子周武王伐纣换取了决定胜负的时间、人力与时机。

图解

《易经》讲的这招“潜龙勿用”与《庄子》上讲的“鲲化为鹏”有相通之处。《庄子·逍遥游》云:

“北溟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海运则将徙于南溟。”

从鲲化为鹏,从北溟到南溟,这是一个彻底的改变。那么这一切是如何实现的呢?《庄子》上讲“扶摇而上”。所谓“扶摇而上”就是乘风而起。改变这一切的就是风!

按照《庄子》里的诗意说法,风是天地的叹息,那么我们就要变这天地的叹息为人类的飞腾!

从鲲化为鹏后,《庄子》上又讲:“而后乃今培风。”“培风”即培养风云,不是风吹我,而是我吹风,这时我们已成为世界主宰。

《庄子》所讲的鲲化为鹏的四大境界即为:

(1)待风。等待风的到来。我比风先来。

(2)乘风。风来我就上。

(3)培风。变小风为大风。

(4)弃风。不要风了,我就是风,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同样,《易经》这招“潜龙勿用”的三大境界即为:

(1)我知我为龙。我就是宿命的真命天子,世界等我去打拼,我定有大作为。

(2)我甘为潜龙。要做龙,就要长期潜伏,积聚力量。一条夭折的龙连蛇都不如。

(3)我要“潜龙勿用”。再大的本事也不急着使出来,自然会有恰当时机一洗乾坤。

潜龙勿用。——《易经·乾》

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庄子·逍遥游》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