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之问一一AI能否复活逝 者(第3页)
文文在日记中写道:
####**七、社会回响:从争议到共识**
20XZ年4月,国家网信办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要求:
-**不得利用AI生成内容冒充逝者进行对话;**
-**涉及情感交互功能,须通过伦理评估;**
-**用户数据主权必须得到充分保障。**
心光科技的《伦理准则》被列为行业参考范本。
《人民日报》评论:
####**八、新的起点:在限制中寻找可能**
20XZ年5月,心光科技发布“**记忆守护2。0**”系统:
-上线“纪念模式”与“时间胶囊”;
-与中华遗嘱库合作,推出“数字记忆遗嘱”服务;
-启动“乡村记忆档案”计划,为偏远地区老人免费修复老照片。
他们不再问:“AI能不能复活逝者?”
而是问:“**我们如何让记忆,成为照亮未来的光?**”
####**九、桂巷老屋的夜晚**
夏夜,桂巷老屋。
邓志远坐在藤椅上,翻看一本相册。里面是邓文文从小到大的照片,有些已泛黄。
“爸,我帮你用‘忆影’修复一下吧。”文文轻声说。
“不用了。”他微笑,“这些皱纹、这些斑点,都是时间的印记。修得太完美,反而不像我了。”
他指着一张1985年的全家福:“你看,那时候你才三岁,坐在你妈怀里。现在,你们做的这件事,让她也‘在’。”
文文眼眶湿润。
窗外,月光洒落,桂树沙沙作响。
她打开手机,收到一条新消息:
**“林晓雯的女儿上传了一张新照片——她和母亲的‘数字纪念册’合影。她写道:‘妈妈,我18岁了,我很好。’”**
文文轻轻合上手机,望向夜空。
她知道,心光科技的路还很长。
但此刻,她无比清晰:
**他们不是在复活死亡,而是在守护生命最后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