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辰时六刻(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现场果然如沈文谦所言,被破坏得很严重。发现尸体的位置被踩踏得一片狼藉,除了几处已经模糊不清的拖拽痕迹外,几乎找不到有价值的线索。竹林幽深,光线昏暗,风吹竹叶沙沙作响,确实带着几分阴森之气。

叶舟没有气馁,他蹲下身,一寸一寸地仔细搜寻。他拨开落叶和浮土,目光锐利如鹰。老周和衙役们站在一旁,冷眼旁观,显然不认为这位新来的典史能找出什么花样。

突然,叶舟的动作停住了。在一丛竹根的缝隙里,他发现了几根极细的、近乎透明的丝状物,若非阳光恰好透过竹叶缝隙照在上面反射出微光,几乎无法察觉。他用镊子小心地将它们夹起,放入随身携带的油纸包中。这丝线,与他之前见过的血蚕丝截然不同,更细,更脆,似乎一碰即断。

接着,他又在附近一株粗壮的老竹离地约一人高的位置上,发现了几道新鲜的、深深的刻痕,像是被什么坚硬的东西反复摩擦勒绊过。

“周书吏,发现尸体时,附近可有什么特别的东西?比如,特殊的工具,或者不属于这里的小物件?”叶舟起身问道。

老周想了想,摇头:“没有,除了李二掉落的柴刀和散落的柴火,什么都没发现。”

叶舟点了点头,不再言语。他抬头看了看那几道竹竿上的刻痕,又看了看发现尸体的位置,心中默默测算着距离和角度。

离开现场,叶舟又去了村中的义庄。李二的尸体被暂时停放在这里。义庄阴暗潮湿,散发着霉味和淡淡的尸臭。

叶舟戴上自备的白布手套,示意老周记录,他要亲自验尸。

李二的尸体已经出现腐败迹象,但正如沈文谦所说,死状确实诡异。面部扭曲,双目圆睁,瞳孔放大,典型的惊恐表情。脖颈处的勒痕深可见骨,皮肉翻卷,痕迹杂乱无章,并非平滑的绳索印,倒真像是被什么粗糙坚韧而又不规则的东西死死缠绞过。

最引人注目的是他裸露的皮肤,尤其是手臂和小腿,呈现出一种不正常的青灰色,上面果然分布着一些若隐若现、脉络状的暗色纹路,细看之下,确实有些像竹叶的脉络。

叶舟仔细检查着这些“竹叶纹”,发现它们并非浮于表面,而是从皮下透出的颜色。他用银针轻轻刺探,银针并未变黑,排除了常见毒物的可能。他又凑近闻了闻,尸体虽有腐臭,但隐约间,似乎还有一种极淡的、类似于某种植物汁液的特殊气味。

他取出小刀,在尸体不起眼处极其小心地取了一丁点带有“竹叶纹”的皮肤组织和少量血液,用油纸包好,准备带回县城再行研究。

做完这一切,叶舟已是满头大汗。老周和衙役们看着他熟练而专业的动作,眼神中的轻视稍微收敛了些,但依旧带着怀疑。

“典史大人,可看出什么了?”老周试探着问。

叶舟没有直接回答,反问道:“周书吏,本地可有哪种植物,汁液有毒,接触或吸入后,会导致皮肤出现异色纹路,甚至致人死命?”

老周愣了一下,努力回想,最终还是摇头:“这个……小老儿孤陋寡闻,未曾听说。”

叶舟不再追问,他知道,答案或许不在这些循规蹈矩的胥吏脑中。

回到县衙,已是傍晚。叶舟婉拒了沈文谦安排的接风宴,只说自己需要整理案卷。他将自己关在刑房分配给典史的那间狭小值房内,就着油灯,仔细研究着那几根透明的丝线和从尸体上取下的样本。

丝线极其脆弱,轻轻一拉就断,似乎并非用于捆绑或勒绞。那皮肤样本和血液,单凭肉眼和简单的测试,也无法判断出那“竹叶纹”和特殊气味的来源。

竹鬼索命?

叶舟绝不相信。那脖颈上的勒痕,分明是人为的暴力痕迹。但那些“竹叶纹”和特殊气味,又如何解释?是某种未知的毒物?还是……凶手故意布置,用来掩盖真相、制造恐慌的迷障?

他想起了白先生的笔记,想起了王守仁的教诲。**“格物致知”,需从细微处入手,需亲身实践。**

他决定,明日再去一趟石门村,不是去现场,而是去走访村民,尤其是那些熟悉山林、熟悉竹子的老猎人、老药农。或许,答案就藏在当地的智慧和那些被忽视的细节之中。

窗外,安吉的夜色宁静,只有竹海的风声如同低语。叶舟吹熄油灯,和衣躺在硬板床上,脑海中反复回放着现场的每一个细节,那诡异的尸体,那透明的丝线,那竹竿上的刻痕……

这竹海深处的第一案,如同一个精心设计的谜题,等待着他去解开。而他这位新来的典史,也将在破解谜题的过程中,开始真正融入这片陌生的土地。挑战,才刚刚开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