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炉冶东矿(第2页)
然而新的问题接踵而至。“好是好,可等地火熄滅,我等如何去收那炼出的矿精?岂非要掘地三尺,在那凝固的熔岩巨壳中艰难挖掘?”
“那我们开凿沟渠!”吕雉眼中闪着光,“将那熔融的矿精水,远远引到旁边特定的池子里!如此便无需深挖。”
“渠需加盖!”齐太后立刻补充,“否则后续熔岩流来,必将渠道堵塞填平。”
这时,一直在旁安静记录的墨家少女阿墨,听着众人纷杂的讨论,有些怯生生地抬起头,用手指在空中比划着,细声问道:“阁主……你们说的,听起来,是不是像一个……靴子?”
她见众人目光投来,声音更小了些,但依旧清晰:“靴筒里面,放矿石。脚、脚趾尖那里,收集矿精水。脚面那里,盖上东西,防止……被砸坏或者堵住?”
霎时间,满殿寂静。
随即,赞叹之声爆发!
“妙啊!”
“一言中的!”
“正是此意!阿墨聪慧!”
灵感一旦找到出口,便如江河决堤。
“靴尖必须比靴跟更低,矿精水方能自行流入!”
“一只靴子不够,可造一双,背对而置”
“何止双靴!可于熔炉四周,遍设此类‘靴渠’,如‘非’字遍布!”
“若能凿满熔炉外壁,密布渠网,岂非效能倍增?”
信使不得不再次回禀:“陛下,徐大人言,那熔炉山体岩石坚硬异常,工匠尝试凿刻,一凿一个白点,几乎难动分毫。”
“既不能下凿,便向上筑墙!”吕雉又出主意“以粘土混合沙石,筑成‘靴渠’之壁!”
“如此一来,‘脚面’所需那耐热不易变形的盖石也无需费力寻找了,直接以厚实粘土土坯覆盖即可!”
“善!大善!”嬴政终于出声,脸上露出赞许之色。
吕雉趁热打铁,总结道:“陛下,依此法定计:以粘土筑墙为渠,预设矿石于‘靴筒’之内,引地火熔岩流经,以其热炼化矿石。融出的矿精因其沉重,自会沿渠流入末端低洼之‘靴尖’收集池。所费者,主要便是人工与粘土,而省却了无法估量的燃料!更兼其一次喷发,冶炼之量,恐我大秦数百座熔炉日夜不息亦难以企及!岛民只见我筑墙引火,事后从特定池中取矿精,必视我如操弄天地之威的神人,莫测高深!”
嬴政微微颔首:“那冶炼核心之秘……”
“陛下放心,”齐太后慨然保证,“核心所在,乃矿石之配比、渠墙构筑之角度、以及事后对冶炼成果之分析记录。此等事,皆由我大秦工匠于熔炉彻底冷却后亲为。岛民只负责前期采矿、搬运粘土、筑墙等粗重活计。更可于不同‘靴筒’中放置不同矿石或组合,此次喷发,便是天地赐予我大秦的无数次冶炼试验!所得数据,详加记录,送回国内,于我大秦自身冶炼技艺之提升,裨益无穷!此乃借不可控的天地之力,完善我大秦可控之冶炼炉技艺,而非永远依赖此搬不走、别处难寻之地火熔炉。”
“我大秦工匠安危,如何保障?”嬴政问出最后关键。
“记录观测人员,须远观,绝不近前。”吕雉郑重回道,“驱使岛民劳作,可许以重利——月月供给酒肉,顿顿饱食细粮,必有勇夫为之。待地火熔炉完全冷却,我方工匠再入场检视、标记、记录。然后再令岛民将凝结之矿精搬运至安全处,慢慢研究。如此,即便地火熔炉突然‘炸炉’,我大秦工匠亦无损伤,不过损失些矿石粘土与雇佣岛民之花费罢了。”
巴清补充道:“若岛民或因敬畏,或因疑虑,乃至心生反抗,我等亦不强求,不逼迫。我大秦以高价高薪招募,愿者上钩,不想干便罢,总有为利所动之人。一切以保障我大秦工匠之安全为第一要务!初期抵达,可一点一点试验,步步为营,绝不冒进,绝不与岛民发生无谓之冲突与牺牲。”
嬴政立于丹墀之上,目光如炬,仿佛已穿透重重宫墙,望见了东方海岛上那沸腾的熔炉、奔流的金精,以及一条借天地伟力强盛国本的康庄大道。
他朗声一笑,声震殿宇:“徐福求仙药,尔等觅金精。仙道渺渺,而强国之道,就在眼前!便依坤元阁之议。速速筹备,将此‘地火熔炉’,化为我大秦东海外不燃烽火、不费燃料的——‘天工铸坊’!”
诏令既下,一场远超徐福所求仙丹、更具深远意义的谋划,自此全速启动。帝国的女性智慧,再次于关键时刻,点亮了一条通往强盛的全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