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田策三转仁心一脉(第2页)
齐太后目光扫过众人:“《老子》有言“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想让底下人尽心办事,有时便不能过于严苛。在此阶段,若有人为求方便,给予些许车马劳顿之资,可默许之。如此,他们得了实惠,才不至于清苦抱怨,方能将差事办得妥帖。”
魏姝敏锐地抓住关键:“那限期之后呢?”
吕雉脸上露出冷冽的笑意:“文书要明确写清:限期之后,立即转入第二阶段!届时各郡大部分已置换,只剩小部分待查,重点便是严查未置换田地之地契,追索隐漏!凡地契不清、来源不明者,一律按匿田论处,田产充公,并依律重罚!此阶段重点在‘核契’。”
巴清抚掌笑道:“妙!这‘轻重缓急’的关节一旦通过小吏之口传扬出去,那些豪强为了赶上‘核田’这趟安稳车,必定争相献地,唯恐落后一步,便落入‘核契’的罗网之中!由小吏去传这话,比任何明发诏令都可信百倍!”
“不止如此,”赵高补充道,“为防官吏与豪强在丈量上勾结舞弊,文书要明确规定三重核查之制。第一次,郡府自查。第二次,朝廷随机匹配他郡互查。第三次……”他顿了顿,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由各位公子,带领宫学少年,分赴各地,持节钺巡查!”
这时将离公主兴奋地接过话“宫学里那些宗室勋贵子弟,个个眼高于顶,家里什么不缺,最不容易被收买。只要把由他们来核查的消息放出去,底下那些小吏心里就明白了——这回来的是不吃贿赂的小爷,要是丈量不准,那是真要掉脑袋的!”
安舒公主此时温声开口:“官学的学生也该去!让他们亲眼看看,舞弊被查出来要连坐、要抄家!这就是活生生的教训,比在学堂里读一百遍秦律都管用!等他们将来入了仕途,伸手之前就得想想今天见过的下场!此为教化之本。”
吕雉笑着补充:“匠学的弟子更要带上!一入阡陌,观稼穑之实,体田器之宜;
二问黔首,咨耕夫之需,知民瘼之切;
三采风谣,集四方之巧,习乡土之慧。这趟回来,天工院定能造出更趁手的家伙什!”
齐太后总结道:“最重要的是少年意气,心思纯粹,不似官场老手般圆滑。反倒能让那些惯于欺上瞒下的积年老吏无所遁形!”
将离公主更加兴奋:“还要在文书里写明:哪位公子所查郡县,核出匿田最多,舞弊最甚,则其本人及所率团队,重重有赏!查得马虎,核出问题最少的,扣其半年俸禄,所率团队亦无赏!如此,谁也不敢敷衍了事!”
吕雉重重说道:“文书要明令:凡第三次核查出问题,不仅当事官吏与豪强依律重处,连坐!前两次负责核查之人,亦以失察之罪论处,严惩不贷!务必让所有官吏明白,朝廷的尺子,量得是实实在在的田地,更是他们的身家性命!”
齐太后看着众人,眼中满是激赏:“先定规程,诱其深入;再明时限,驱其争先;后遣少年,镇以雷霆。此策既清匿田,又训官吏,更育新人,还利匠造,一举四得!清理匿田之难题,可由此而决矣。
此策或可名为——‘坤田策’,取《易经》‘坤厚载物’之意,既喻土地生养万物,亦暗合我等女子,当有立身之基。”
一位年轻的女官欣喜道:“既如此,待今岁秋收毕,冬闲之时,便可着手推行了!彼时地净人闲,正好交割。”
此议一出,几位宗室女官也纷纷点头称是,认为冬闲是理所当然的选择。
然而,赵高却缓缓摇头:“高以为,此举恐有不妥。”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他身上。嬴政挑眉:“哦?有何不妥?”
“此策之基,在于豪强自愿献出沃土。”赵高目光扫过众人,“然,若知其土地将于冬日置换,试问,还有几人会悉心照料田中越冬之宿麦(冬小麦)?还有几人会为来年春耕备肥养地?”
他一句话,如同冷水滴入沸油,瞬间点醒了所有人。
吕雉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追问道:“府令之意是,农夫必不肯为他人之田出力,地力将损,朝廷所得皆是抛荒之土?”
“正是。”赵高躬身,“人之性情,趋利避害。知其田将不属己,则必惜其力,惰其心。此非律法所能强驱,乃人之常情。”
吕雉立刻抓住关键,问道:“那依府令之见,何时方是这‘两全之机’?”
赵高露出谦逊的神色,道:“高于农时所知寥寥,然耕织之事,自有其道。坤田策关乎天谕,高不敢妄断。”
吕雉转向嬴政:“陛下!府令老成谋国,洞悉幽微!此虑若非府令点破,我等几坏大事!既涉专门之道,何不请精通农事之学士前来,详询四季农时民情,再行定夺?”
嬴政深以为然颔首道:“善。宣农家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