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一章 湘山定风波金石铸凤魂(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秦始皇二十八年九月,湘山。

銮驾一行被阻于洞庭湖畔。原本平静的湖面此刻墨云低压,狂风卷起丈高白浪,狠狠拍打着岸边的御舟。船身剧烈摇晃,缆绳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

嬴政立于临时搭建的瞭望高台,玄色袍服在狂风中猎猎作响,十二旒玉冕剧烈晃动。他看着眼前翻腾的湖水,许久,问道:

"此地,是何方神灵辖制?"

中车府令赵高立刻趋身禀报:"回陛下,此乃湘山。楚人传说,有湘君、湘夫人二位水神,乃尧帝之女,舜帝之妻,魂归于此。百姓立祠祭祀,祈求风平浪静。"

"湘夫人。。。。。。"嬴政重复了一遍这个名字,声音冷峻,"朕统一四海,巡行天下,今日至此,她便以这般风浪迎接朕?"

他不再看湖,目光转向那郁郁葱葱的湘山。山巅的祠庙在乌云下若隐若现。一股被冒犯的怒意在他胸中升腾——连六国君王都要在他面前俯首,区区地方神灵,安敢如此?

"传令,"他的声音斩钉截铁,穿透狂风,"调三千刑徒,伐尽此山之木,赭其山石!朕倒要看看,是她的风浪厉害,还是朕的斧钺锋利!"

"陛下!"吕雉脸色一白,立刻跪伏于地。冰凉的水汽浸湿了她的裙裾,但她顾不得这些,"陛下,万万不可!臣。。。。。。臣少时曾听家中老者提及,蜀郡李冰太守似有驯服江涛之法,或可借鉴。。。。。。"

嬴政目光扫过她,未置一词。伐山之举已在他心中定下。

此时,齐太后上前一步。狂风吹乱了她花白的发丝,却吹不乱她沉稳的声音:"陛下,此湖风浪凶猛,想必年年肆虐,沿岸百姓苦之久矣。陛下乃天下之主,既至此地,见此民瘼,何不用李冰旧智,将此祸水驯服,永绝后患?则此地百姓,乃至后世万代,必将感念陛下恩德,永颂陛下圣明。收楚地之心,莫大于此。"

赵高适时俯首:"陛下,太夫人所言,或为老成谋国之见。蜀郡李冰确有后人传承家学,其孙名李衍,如今正在将作监史禄麾下效力,于南郡协理水工事务。此人,或知定波之法。"

"李衍。。。。。。"嬴政低声念了一遍这个名字,目光依旧盯着湖面,仿佛在权衡。一边是帝王威严不容侵犯,一边是收服民心的长远之策。天谕中那因内耗而虚弱的龙脉景象,与眼前这无谓的对抗隐隐重叠。

片刻之后,他收回目光,不再看那湘山一眼,转身向行辕大帐走去,只留下一道不容置疑的简短命令,消散在风里:

"传。"

李衍奉召疾驰而至。他未多言语,即刻勘测风势水情,而后禀奏:

"陛下,此湾开阔,风浪无所阻滞故而汹涌。臣请以竹笼石埽之法,于此湾汊处速筑一导波堰,分其水势,可于堰后得一片安澜之水,暂泊舟驾。"

嬴政准奏。

三千刑徒连夜奋战。湘山竹木被砍下,编成巨笼,装满山石沉入水底。次日黎明,一道弧形石堰已探入湖中,奇迹般地,堰内水面渐趋平静,与外界的狂风巨浪形成鲜明对比。

修葺御舟、筑导波堰的几日里,吕雉与齐太后在岸畔走访。楚地百姓谈及湘夫人,无不唏嘘——尧女舜妃,殉情于此,泪洒成斑竹,魂归为水神。

"此风不可长。"行辕内,吕雉对齐太后道,眉宇间带着忧思,"天谕所示枷锁,正在于此。他们将深情宣扬成殉节,无异持刃逼女子赴死。楚女多情,若皆效此风,岂非自缚于无形牢笼?"

齐太后颔首,指尖轻叩案几:"美好传说成为催命符,正是天谕警示的根源。须立新典范来压倒这旧俗。"

"须立新典范来压倒这邪恶风气。"吕雉道,"臣思来想去,若有一位功业盖世的女性神明。。。。。。"

"恰有一人。"齐太后缓声道,"上古传说------大禹治水遇困时,炎帝之女瑶姬自九天而降,观测天地气脉,授禹王疏导之法,奠定九州。此等以智慧安定山河的女神,方配为天下女子表率,亦正应陛下平波之德政。"

"翌日,二人一同觐见。吕雉将沿岸见闻与立祠之请,清晰奏报。"

嬴政听罢,天谕警示与新政蓝图在他心中交汇。此乃将"解凤缚"国策刻入楚地山河之良机。

"准。"他断然下令,"其功在上古,正合祀于今日,立水泽神主之祠,永享血食。择最高山立祠刻石,着当地官吏晓谕四方,详解碑文,务使新政要义妇孺皆知。"

祀典那日,嬴政玄衣纁裳,亲临主祭。当祭文诵读完毕,他亲手为石碑揭幕。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仿佛映见上古神女踏云而来。

巨碑以秦篆铭刻,字字千钧:

"皇帝临湘,立石铭志。

惟上古神女瑶姬,炎帝之胤,曾降世临凡,授法则于禹王,奠定九州。

其智配天,其功盖世。

今立祠以祀,旌表智慧,彰显伟力。

自此,天下女子当效此法天象地之精神,以才智辅弼华夏,共铸不朽宏图!"

山风猎猎,吹动玄色旌旗,也吹动着石碑前每一个楚地女子的心。

嬴政立于碑前片刻,转身登舆。

楼船驶离港湾时,岸上已见官吏召集乡民,指向新碑高声宣谕。碑文在楚地山水间,如种子落入土壤。而那座曾被下令赭其山的湘山,依旧郁郁葱葱——皇帝的斧钺终究没有落下,但一座新的精神丰碑,已在这片土地上巍然立起。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