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得新源(第2页)
父系勋姓,首代享三十年恩抚。
各阶恩遇如下:
一阶:每代,一女入宫学,一子伴驾。父系优姓在此列
二阶:每代,二子二女入宫学,二子二女伴驾。父系嘉姓在此列
三阶:每代,三子三女入宫学,三子三女伴驾。父系荣姓在此列
四阶:每代,四子四女入宫学,四子四女伴驾。父系耀姓在此列
五阶:每代,五子五女入宫学,五子五女伴驾。父系茂姓在此列
母系新姓以功劳大小定阶,巴清钦定五阶
晋升之道,在于开枝散叶,广立新功。凡勋姓之本宗,恩赏新姓别立门户,则可依例晋阶:
初始立一脉新姓如巴清,则为优姓之阶;
优姓之宗,再立二脉新姓,则晋为嘉姓;
嘉姓之宗,再立四脉新姓,则晋为荣姓;
荣姓之宗,再立八脉新姓,则晋为耀姓;
耀姓之宗,再立十六脉新姓,则晋为茂姓。
新立之脉,自享恩赏;本源之宗,共享荣升。其阶既晋,恩遇遂改。
恩赏之期内,立新功即可续期。立大功,可晋升至更高阶。立不世之功,恩赏三字功勋姓。恩期既毕而无新功者,诸般恩遇即止。
当巴清手持诏书与通则时,看着那"五子五女伴驾"、"首代百年",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顶门,这已非荣耀,而是一份为她这般女子开创的、可传承的百年基业!她深深叩首,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臣巴清,谢陛下隆恩!定为新政,尽心竭力!"
赵高适时走近,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慨叹,低声道:"通惠君,陛下此赏,看重的是您首倡新政之功。这首倡二字,价值连城啊。"
巴清心领神会,郑重应道:"赵府令提点的是。"
当夜,巴清下榻之处门庭若市,各地豪富言语间无不艳羡那"陪陵骊山"与通则中所载殊荣。
"通惠君,不知我等是否亦有此福分?"
次日,巴清入坤元阁谢恩。阁内仍凝着对新政耗资的忧色。巴清闻之,又想起昨夜那些炽热目光,一个念头如电光石火般闪过。
她上前一步,仪态恭谨却目光灼灼:"太夫人,吕令。臣蒙此天恩,昨夜诸多故交皆以此事相询。臣愚见,或可。。。。。。借此慕虚名之心,行有益实利之事?"
吕雉眼中光芒一闪:"通惠君的意思是?"
"或可设有限名额,使其以捐献资财于坤元阁为条件,竞逐此资格?名曰以财资国,以忠获荫。"
此议一出,阁内低声议论。
太夫人沉吟良久,缓缓开口:"此策,是将陛下化虚为实之旨,用到了极致。然规矩必须立好。可奏请陛下明诏,言明陪陵本为酬谢功勋卓著者所设。今特破例,于功勋者之后,增十二名额。每月仅开一席,纳赀助国最多者得之,且须有地方官保举其家世清白、素有善行。"
细则商定:首月之席,纳赀三千金以上者得逐,价高者得。次月之席,起价便依上月得赏者纳赀之数,以此类推。先至者惠,后至者难,额满即止。
方案密奏至嬴政处。皇帝览毕,抚掌大笑:"善!大善!此乃堂堂正正之阳谋!便将那些豪富欲陪陵之心,化为朕新政的薪柴!准奏!"
诏令颁行天下。
消息传出,天下富户彻底哗然,已开始急速计算家资,务求抢占先机。一场将深刻影响帝国财富流向的变革,就此拉开序幕。
不日,皇帝銮驾自彭城启程,继续南巡之旅。而"通惠君"巴清之名,已随新政之风,传遍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