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1 职业生涯规划概述(第1页)
2。1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2。1。1职业生涯规划基本概念
1。生涯
(1)生涯的含义。“生涯”一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比如“艺术生涯”“研究生涯”“教师生涯”等,英语单词是“career”。“生”,即“活着”;“涯”,即“边界”。广义上解释,“生”,自然是与一个人的生命相联系;“涯”,是边际的意思,即指人生经历、生活轨迹及职业、专业、事业。关于生涯的定义,学者们因年代不同,研究视角不同,看法也不同,对生涯的定义也不同。目前,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生涯定义是舒伯(Super,1976年)提出来的观点:生涯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与经历,统合了个人一生中各种职业与生活的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生涯是人生从青春期到退休之后,一连串有酬或无酬职位的综合,除了职位之外,包括任何和工作相关的角色,如学生、退休人员、家庭和公民的角色等。
活动1:
我的生命线
①请在白纸上画出一条直线,这条直线的长度代表了你生命的长度。设想一下自己期待活到多少岁?将直线的一端视为你生命的开始,另一端写上你期待可以活到的年龄。
②在这条生命线中找到你现在的年龄点,并标记出来,写下现在的年龄。
③回顾你过往生命历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在直线上方写出3件左右对你有积极影响的事件,并在直线相应位置上标明年龄,在直线下方写出3件对你有消极影响的事件,并在直线相应位置上标明年龄。
④思考这些事件对你现今生活所产生的影响。
由此可见,生涯不是一个静止的点,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不只发生在人生的某个时期,而是贯穿人的一生,并且每个人的生涯发展都受特定环境的影响,所以,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涯。
(2)生涯特点。根据美国心理学家舒伯关于生涯的认识,生涯作为一个人终其一生扮演角色的过程,应该由三个方面构成:第一,时间。指个人的年龄或生命的演进过程。第二,经历。指个人在一生中不同时期所扮演的不同角色。第三,每个人在不同时期对各种所扮演角色的投入程度有所差异。因此,从生涯的定义可以看出,它具有以下特点:
①终身性。生涯是贯穿于一个人生命的始终,涵盖了一生中所拥有的各种职位与角色,体现的是终身发展的过程。
②独特性。由于每个人出生的环境、家庭、人生的目标不同,每个人的生涯历程也是不同的。
③发展性。生涯不是一个静止的点,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同阶段生涯有不同的生涯规划与生涯任务。
④综合性。生涯既包括个人的职业角色,也包括了学生、父母、子女等社会角色,它涵盖了各个层面的各种角色。
2。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中所有与职业相关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连续性经历的过程,也包括一个人一生中职业、职位的变迁以及对工作理想的实现过程。简言之,职业生涯就是一个人一生中在各种职业岗位上所度过的整个经历,并且这整个经历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职业生涯可以分为内职业生涯和外职业生涯。内职业生涯是指从事一种职业时的知识、经验、心理素质、内心感受等因素的组合及变化过程,它表示职业生涯的主观特征,一旦获得,别人便不能收回和剥夺,是别人无法取代和窃取的人生财富。外职业生涯则是指从事职业时的工作的单位、职务、工资待遇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它依赖于内职业生涯的发展。
3。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简单来说,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根据自身素质对自己未来发展做出有系统且具体的规划,并根据变化而做出相应调整,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因此它具有可操作性、适时性、灵活性以及终身性等特点。
2。1。2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案例导入
在一次大型招聘会上,已大专毕业六年的小何向一家汽车公司申请了一个机械工程师的岗位。他上大专时学的是机械专业,大学期间各门功课都是优秀,毕业以来从事过医药、空调、摩托车等产品的销售工作,当过质量主管,换了六七份工作,但没有一份是机械方面的。招聘方看过他的简历后认为,如果他在机械方面的工作经验丰富,那就正好是公司需要的人选,月薪数千元也不在话下,但他没有这种经历,公司就无法录用他。
(资料来源:夏晋祥,梁英平。高职类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此案例是较为典型的案例,说明了当前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表现得过于急功近利、心态浮躁,找工作容易随大流。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求职者缺少职业规划、不了解自我、不能树立恰当的职业目标,因而难以找到理想合适的职业。
如今的大学生就业市场,一方面出现学生找不到工作,供过于求的现象;另一方面,用人单位也在抱怨招不到满意的人才。造成这种供需脱节的原因是什么?客观方面由于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存在缺陷,导致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式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从而造成大量的教育资源的浪费现象。主观方面则是由于大学生的自我定位以及择业期望值等与用人单位要求不一致。两方面的原因致使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和被动就业现状。要想解决当前这种就业现状,最有效的方式是我们在校的大学生及早做好自身职业生涯规划。
1。明确自身学习目标,调动学习积极性,避免盲目和被动学习
古语有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明确阶段性的学习目标,增加学习的主动性。没有目标的人如同航行在茫茫大海中的孤舟,没有方向,不知所终。所有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有明确的奋斗方向。
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和环境等条件都相仿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如下:
3%的人有清晰的长期目标,一直朝着同一个方向不断地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有创业者、行业领袖以及社会精英等。
10%的人有清晰且短期的目标,大多数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点:不断地完成预定的短期目标,生活状态呈逐步上升趋势。25年后,他们成了诸如医生、律师、工程师等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专业人才。
60%的人目标模糊,25年后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取得特别突出的成绩。
另外27%的人是没有目标的人,他们基本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生活过得不如意,面临失业、下岗等问题,并且常常抱怨他人与社会。
由此可见,目标和方向能够让大学生在发展和选择的路上少走弯路,避免误入歧途,同时使得大学生更有动力去学习与实践,努力地向着目标的方向前进,最终实现自己的规划理想。
2。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和认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