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史学的社会作用02(第4页)
[179]龚自珍:《龚自珍全集》第一辑《尊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81页。
[180]《孟子》卷八《离娄下》,杨伯峻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192页。
[181]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宋书》卷六十九《范晔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1830~1831页。
[182]刘勰:《文心雕龙·史传》,周振甫注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172页。
[183]魏徵等:《隋书》卷三十三《经籍志二》,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992页。
[184]宋敏求编:《唐大诏令集》卷八十一,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第467页。
[185]刘昫等:《旧唐书》卷一百二《刘子玄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3173页。
[186]袁枚:《随园诗话》卷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第87页。
[187]曾巩:《曾巩集》卷十一《南齐书目录序》,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187页。
[188]曾巩:《曾巩集》卷十一《南齐书目录序》,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188页。
[189]章学诚:《文史通义》卷三《文德》,叶瑛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279页。
[190]章学诚:《文史通义》卷五《妇学》,叶瑛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536页。
[191]章学诚:《文史通义》卷三《史德》,叶瑛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219页。
[192]章学诚:《文史通义》卷三《史德》,叶瑛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220页。
[193]《左传·成公十四年》,杨伯峻编著,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870页。
[194]《左传·昭公三十一年》,杨伯峻编著,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1513页。
[195]刘知幾:《史通》卷十《自叙》,浦起龙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271页。
[196]刘昫等:《旧唐书》卷一百二《刘子玄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3171页。
[197]章学诚:《章氏遗书》附录《与孙渊如观察论学十规》,《章学诚遗书》,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第639页。
[198]章学诚:《章氏遗书》卷九《与汪龙庄书》,《章学诚遗书》,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第82页。
[199]章学诚:《章氏遗书》补遗续《又与朱少白》,《章学诚遗书》,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第643页。
[200]《孟子》卷八《离娄下》,杨伯峻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192页。
[201]《孟子》卷一《梁惠王上》,杨伯峻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3页。
[202]《孟子》卷一《梁惠王下》,杨伯峻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31页。
[203]《孟子》卷一《梁惠王下》,杨伯峻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37页。
[204]《国语》卷十七《楚语上》,韦昭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529页。
[205]《论语》第十七《阳货》,杨伯峻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185页。
[206]章学诚:《文史通义》卷一《易教上》,叶瑛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页。
[207]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第3973页。
[208]宋敏求编:《唐大诏令集》卷八十一,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第466~467页。
[209]苏天爵:《元朝名臣事略》卷十二《内翰王文康公》,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第239页。
[210]魏徵等:《隋书》卷三十三《经籍志二》,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964页。
[211]魏徵等:《隋书》卷三十三《经籍志二》,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990页。
[212]郑樵:《通志》卷二十五《氏族略》氏族序,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439页。
[213]《国语》卷十七《楚语上》,韦昭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528页。
[214]《论语》第二《为政》,杨伯峻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21~22页。
[215]《论语》第三《八佾》,杨伯峻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26页。
[216]刘勰:《文心雕龙》第十六《史传》,周振甫注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169页。
[217]刘知幾:《史通》卷十一《史官建置》,浦起龙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280~281页。
[218]宋敏求编:《唐大诏令集》卷八十一,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第467页。相传古代史官,左史记动,右史记言(《礼记·玉藻》),一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汉书·艺文志》)。此诏书本《礼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