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史学与大众文化(第4页)
[32]李翰:《通典序》,《通典》卷首,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2页。
[33]杜佑:《通典》卷四十八《礼典八》后议,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1355页。
[34]杜佑:《通典》卷一百八十五《边防一·边防序》,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4978~4980页。
[35]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四“唐太宗贞观七年”,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第6103~6104页。
[36]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八“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第6247页。
[37]脱脱等:《辽史》卷六十三《世表·序》,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949页。
[38]脱脱等:《辽史》卷一百三《萧韩家奴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1450页。
[39]脱脱等:《辽史》卷一百七《列女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1472页。
[40]脱脱等:《金史》卷九十九《徒单镒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2185页。
[41]脱脱等:《金史》卷五十一《选举志一》,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141~1142页。脱脱等:《金史》卷八《世宗纪下》,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84~185页。
[42]脱脱等:《金史》卷五十一《选举志一》,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140~1141页。
[43]脱脱等:《金史》卷五十一《选举志一》,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138页。
[44]脱脱等:《辽史》卷八十《马得臣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1279~1280页。
[45]脱脱等:《金史》卷四《熙宗纪》,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74页。
[46]脱脱等:《金史》卷七《世宗纪中》,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75~176页。
[47]脱脱等:《金史》卷八《世宗纪下》,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202~203页。
[48]脱脱等:《金史》卷八《世宗纪下》,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95页。
[49]司马迁:《史记》卷六十六《伍子胥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171页。
[50]王重民等编:《敦煌变文集》卷一《伍子胥变文》,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第1~2页。
[51]司马迁:《史记》卷六十六《伍子胥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180页。
[52]王重民等编:《敦煌变文集》卷一《伍子胥变文》,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第26~27页。
[53]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七百七十四,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8771页。
[54]这里涉及的有关论点,采自《敦煌变文集·引言》,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第2~6页。
[55]郭湜:《高力士外传》,《开元天宝遗事十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119~120页。
[56]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五“京瓦伎艺”,邓之诚注,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132~133页。
[57]苏轼:《东坡志林》卷一“涂巷小儿听说三国语”,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7页。
[58]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十“小说讲经史”,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94页。
[59]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十七“胡中彬聚众”条,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343页。
[60]杨维桢:《送朱女士桂英演史序》,李修生主编:《全元文》第41册卷一千二百九十九,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年,第236~237页。
[61]本节有关宋元讲史的部分阐述,参考了程毅中:《宋元话本》,北京:中华书局,1964年,第46~58页。
[62]欧阳修:《新五代史》卷五十五《刘岳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632页。旧说有认为此传中提到的《兔园册》系唐初虞世南所撰,恐系讹传,不取。参见瞿林东:《唐代史学论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140页。
[63]王令:《十七史蒙求》卷首《十七史蒙求序》,长沙:岳麓书社,1986年,第1页。
[64]以上见王令:《十七史蒙求》卷一、二、十五,长沙:岳麓书社,1986年,第4~5、25、1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