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历史意识与社会实践(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13]《周易·系辞下》,《十三经注疏》,阮元校刻,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86页。

[14]班固等:《白虎通》卷二“号”,陈立疏证,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第51页。

[15]《商君书·画策》,严万里校,诸子集成本,北京:中华书局,1954年,第31页。

[16]《淮南子》卷十九《修务训》,高诱注,诸子集成本,北京:中华书局,1954年,第331页。

[17]《左传·昭公元年》,杨伯峻注,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1210页。

[18]《论语·泰伯》,杨伯峻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84页。

[19]《淮南子》卷八《本经训》,高诱注,诸子集成本,北京:中华书局,1954年,第118页。

[20]《诗经·商颂·玄鸟》,《十三经注疏》,阮元校刻,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622页。

[21]《国语》卷四《鲁语上》,韦昭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166页。

[22]司马迁:《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3页。

[23]《论语·八佾》,杨伯峻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26、28页。

[24]《孟子》卷五《滕文公上》,杨伯峻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118页。

[25]《尚书·盘庚》,王世舜译注,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82页。

[26]《诗经·大雅·**》,《毛诗正义》,《十三经注疏》,阮元校刻,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554页。

[27]《尚书·召诰》,王世舜译注,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88~190页。

[28]《尚书·酒诰》,王世舜译注,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69页。

[29]司马迁:《史记》卷三《殷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105页。

[30]《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杨伯峻注,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1519~1520页。

[31]《左传·昭公十七年》,杨伯峻注,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1391~1392页。《左传·昭公十八年》,杨伯峻注,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1394~1395页。

[32]《论语·述而》,杨伯峻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72页。

[33]《韩非子》卷十九《五蠹》,王先慎集解,诸子集成本,北京:中华书局,1954年,第339页。

[34]以上所引均见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3319页。

[35]扬雄:《法言》卷九《君子篇》,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37页。

[36]李昉等:《太平御览》卷六百二《文部》十八,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2709页。

[37]王充:《论衡》卷二十九《案书篇》,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303页。

[38]陈寿:《三国志注》卷六《魏书六》,裴松之注,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180页。

[39]班固:《汉书》卷六十二《司马迁传》,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2735页。

[40]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3288~3292页。

[41]以上均见司马迁:《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229页。

[42]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39页。

[43]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39页。

[44]司马迁:《史记》卷九十九《刘敬叔孙通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716~2726页。

[45]《周易·大畜》,《十三经注疏》,阮元校刻,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40页。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