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自由伦理学(第3页)
人的根本欲望或根本选择就是要成为自因的“自在”,由“自为”建立的“自在”,或者叫“自在—自为”,也就是说既有着坚实的存在(“自在”),又能以自我为根据(“自为”),换句话,就是要成为“上帝”,达到“自在”与“自为”的综合统一,以逃脱对人仅仅是偶然性的“自在”和缺乏自己的坚实存在的“自为”。萨特说:“支配着这谋划的根本价值正是自在—自为,即一个通过对自己的纯粹意识而成为自己自在的根据的意识的理想,这就是可称之为上帝的理想。这样,领悟人的根本谋划的最好方式就是说人是谋划成为上帝的存在。”[23]“做一个人就意味着要达到“成为上帝”,或者说,人根本上就是要“成为上帝的欲望。”[24]这样,我的自由就是一个要成为上帝的选择,我所有的行动,所有的谋划都说明了这个选择,以成千上万种方式反映着它。对存在的心理分析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分析这些经验的、具体的谋划揭示这一根本的选择。
然而,人想成为“上帝”的企图又是注定要失败的,这一努力必然要流产,因为“上帝”的观念是自相矛盾的,总体的存在(“自在—自为”)被揭示出是不可能的,“自为”(意识)的本性就是要对“自在”进行否定和虚无,如不进行否定和虚无,它自身也就不存在了。所以人永远也达不到成为“上帝”这个目标,我们要白白地在这一追求中牺牲自己。“人是一堆无用的热情。”——萨特以这样一句阴郁的话结束了《存在与虚无》的正文部分。
正是这样一种深深的发自本体论的期望,使萨特的伦理学整个地蒙上了一层悲观的色彩,并且把这种悲观失望当作对人类处境的清醒认识。
直到晚年,在他生前的最后一次谈话中,他上述思想的基本部分仍未改变。他说:“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关于失败的观念。这种关于失败的观念涉及人们可望称为绝对目标的东西。简言之,我在《存在与虚无》一书中没有以这种方式谈到的,是每一个除了在任何时候都有的,涉及诸如政治或教育等问题的各种理论目标或实践目标以外,还有一个目标,一个我称为先验的或绝对的目标,而所有这些实践的目标只有和这个目标联系才有意义,一个人的行动的意义就是这种绝对的目标,虽然因人而异,但其特点就是它的绝对性。而且希望和失败一样,是和这个绝对目标联系在一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的失败涉及这个绝对目标。”“失望就是相信我的根本目标不可能达到,因此在人的现实生活中一直有一种固有的失败情绪。”
他也谈到希望,认为写完《存在与虚无》以后他逐渐想到了希望的价值,希望就存在于行动的本质之中,也就是说,行动同时就是希望,行动就包含着希望。即使一个人怀着绝望情绪去行动,只要他行动,就说明他实际上还抱着一线希望,希望就是人与他的目标之间的关系,即使目标没有达到,关系还是存在的,所以萨特说他一直把它放在心里。
总之,这是一种失望中的希望,以失望为背景的希望。从根本上说,是失望的,因为人的根本目标是达不到的,这种失败情绪将永远伴随着人,而失望中的希望则是黑夜中刺激人们行动的一点火星。
[1]Jean-PaulSartre,BeingandNothing:AnEssayonPhenomenologitology,p。216。
[2]洪谦主编:《西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论著选辑》,第398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3]1983年,巴黎伽里马出版社出版了萨特有关道德问题的一些札记手稿,说明萨特并不是不想完成这一许诺,但我想,按其哲学的原则,这一许诺是很难实现的。
[4]Jean-PaulSartre,BeingandNothing:AnEssayonPhenomenologitology,p。484。
[5]Jean-PaulSartre,BeingandNothing:AnEssayonPhenomenologitology,pp。439-440。
[6]Jean-PaulSartre,BeingandNothing:AnEssayonPhenomenologitology,p。29。
[7]Jean-PaulSartre,BeingandNothing:AnEssayonPhenomenologitology,p。40。
[8]Sartre,Jean-Paul,L'Existeunhumanism,publishedasExistentialism,trans。ByBerman,NewYork,Philo-sophicalLibrary,1947,p。42。
[9]Sartre,Jean-Paul,L'Existeunhumanism,publishedasExistentialism,trans。ByBerman,NewYork,Philo-sophicalLibrary,1947,p。42。
[10]Jean-PaulSartre,L'Existeunhumanism,publishedasExistentialism,p。38。
[11]Jean-PaulSartre,Words,Irer。,London,HamishHamilton,1964,p。118。
[12]Jean-PaulSartre,BeingandNothing:AnEssayonPhenomenologitology,p。472。
[13]Jean-PaulSartre,BeingandNothing:AnEssayonPhenomenologitology,p。38。
[14]Jean-PaulSartre,BeingandNothing:AnEssayonPhenomenologitology,1957,p。626。
[15]Jean-PaulSartre,Existentialism,Berr。,NewYork,PhilosophicalLibrary,1947,p。49。
[16]Jean-PaulSartre,BeingandNothing:AnEssayonPhenomenologitology,p。519。
[17]Jean-PaulSartre,BeingandNothing:AnEssayonPhenomenologitology,p。554。
[18]Jean-PaulSartre,Existentialism,p。20。
[19]ThewritingsofJean-PaulSartre,piledbyMitatandMichelRybalka;translatedbyRichardC。McCleary,EvanstoeryPress,1974,p。158。
[20]Jean-PaulSartre,BeingandNothing:AnEssayonPhenomenologitology,p。364。
[21]Jean-PaulSartre,BeingandNothing:AnEssayonPhenomenologitology,p。410。
[22]Jean-PaulSartre,BeingandNothing:AnEssayonPhenomenologitology,p。380。
[23]Jean-PaulSartre,BeingandNothing:AnEssayonPhenomenologitology,p。566。
[24]Jean-PaulSartre,BeingandNothing:AnEssayonPhenomenologitology,p。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