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痕与微光(第2页)
苏晚的呼吸骤然一滞。林晓光的修改没有颠覆她的核心框架,却用最朴素的想法,点醒了她一直陷入的误区——温度不是外在的装饰,而是内在的包容,是让冰冷的建筑与鲜活的生活产生联结。
“谢谢。”苏晚的声音有些沙哑,她看着图纸上那些简单却充满灵气的线条,心里的迷雾仿佛被吹散了大半。
“不用谢。”林晓光笑了笑,递给她一杯温牛奶,“我只是觉得,好的设计应该让人感到安心,就像这家书店,希望每个进来的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落。”
苏晚接过牛奶,温热的触感从指尖蔓延到心底。她突然想起什么,抬头问道:“那天我丢了速写本,在我离开到回来的这段时间,有没有其他人来过这里,靠近过那个书架?”
林晓光的眼神闪烁了一下,似乎在回忆:“那天下午人不多,好像只有一个穿黑色西装的男人来过,在你站的那个书架前停留了一会儿,还问过我那幅《城与光》的作者。”
“他长什么样?”苏晚的神经瞬间绷紧。
“很高,戴眼镜,看起来很干练,”林晓光努力回忆着,“他还问我,是不是认识筑境的设计师,说觉得这幅画的风格,和你们事务所的一个方案很像。”
苏晚的心沉了下去——那分明就是陈明宇。
她匆匆告别林晓光,快步走出老街。夜色中,她的步伐重新变得坚定,理性的思维再次占据主导:陈明宇一定是通过某种方式知道她去过晓光集,特意过去寻找线索,甚至可能已经提前复制了她的速写本内容。
接下来的两天,苏晚全身心投入方案修改。她按照林晓光的启发,在设计中融入了“城市共生”的概念:摩天大楼底层设置开放式步行街区,复刻老街的肌理;中庭阳光花园连接每一层办公区,引入绿植与自然光;玻璃幕墙采用智能调光技术,白天反射霞光,夜晚则透出暖黄的灯光,与老街的灯火遥相呼应。
修改后的方案,既有她一贯的精准与高效,又多了几分让人动容的温度,像是一座有筋骨、有灵魂的城市地标。
竞标当天,苏晚站在演讲台上,从容不迫地阐述着自己的设计理念。当她展示到底层步行街区和中庭花园的设计时,甲方代表的眼中明显闪过一丝惊艳。
陈明宇坐在台下,脸色越来越难看。轮到他阐述时,他的方案虽然依旧温暖,却显得刻意而空洞,与苏晚的设计相比,少了那份源于生活的真诚。
“我们决定,”甲方代表站起身,目光落在苏晚身上,“选择筑境设计的方案!苏设计师,你的设计不仅有高度,更有温度,这正是我们想要的城市天际线。”
掌声响起时,苏晚的嘴角终于勾起一抹浅浅的弧度。她看向窗外,晨光正透过玻璃幕墙,洒在会议室的地板上,像极了《城与光》里的画面。
竞标结束后,苏晚在写字楼大厅遇到了陈明宇。他拦住她,眼神阴鸷:“苏晚,你别得意太早。你以为泄露方案的人是谁?”
苏晚冷冷地看着他:“是你自己不择手段,与他人无关。”
“是吗?”陈明宇冷笑一声,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照片,照片上是林晓光和他的合影,背景正是晓光集,“你以为林晓光是真心帮你?她五年前是我的助理,因为泄露设计方案被我开除。她接近你,不过是想利用你报复我!”
苏晚的瞳孔骤然收缩,目光死死盯着照片上的林晓光。照片里的她,笑容依旧温和,可在陈明宇的话语里,却变得格外刺眼。
陈明宇说完,转身离去,留下苏晚站在原地,心头刚刚建立起的温暖,瞬间被冰冷的怀疑撕裂。
她拿出手机,指尖悬在林晓光的联系方式上方,迟迟不敢按下。那个给她带来灵感与温暖的女孩,真的像陈明宇说的那样,别有用心吗?
而此刻的晓光集里,林晓光正看着窗外,手里拿着一张旧照片,照片上的她站在一个年轻男人身边,笑容青涩。她轻轻摩挲着照片,低声呢喃:“苏晚,对不起,有些事,我必须告诉你……”
一场看似圆满的竞标胜利背后,隐藏的裂痕正悄然蔓延,而真相的微光,还藏在迷雾深处,等待被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