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地位02(第2页)
[3]同上书,第10、9页。
[4]孙正聿:《历史唯物主义的真实意义》,《哲学研究》2007年第9期,第7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8页。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77页。
[7]同上书,第52页。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18-119页。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91页。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73页。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4-57页;孙正聿:《历史的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哲学研究》2007年第3期,第5-6页。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4页。
[13]同上书,第66页。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6-67页。
[15]李荣海:《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原则及其世界观意义》,《哲学研究》2007年第8期,第10页。
[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6页。
[17][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第140页。
[18][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第140页。
[19]同上书,第141页。
[2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61页。
[2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0页。
[2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5页。
[2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07页。
[2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00页。
[2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4-275页。
[26]参见张盾:《现代性问题图景中的马克思哲学革命》第三章第四部分,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27][墨]迪德里奇:《参与性民主和新社会主义的基础》,汤铭新译,《视界》第9辑,第89-91页。
[2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7页。
[2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Ⅱ,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124页。
[30]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