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节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现状与战略(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图11-4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城镇体系

以“低碳经济”理念为指导,建设宜居型生态地带。严格实行环境准入制度,淘汰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低效益的行业和产品。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建设沿海防护林带,优先安排村屯绿化,提供绿色支撑。加强28处生态功能区的保护与管理,对辽东湾和鸭绿江口湿地等13处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实行生态环境分区管理(图11-5)。努力建设功能齐全、设施先进、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城市环境,加快污水处理和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进程。

图11-5辽宁省沿海经济带自然保护区

(二)港口集群与临港产业

整合全省港口资源,优化沿海港口资源配置,完善沿海港口布局,努力打造以大连港为中心,营口、丹东、锦州、葫芦岛等港口为侧翼,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结构优化、相互间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港口集群(图11-6)。建设现代化组合港基础设施体系、立体化综合运输体系、综合性服务体系、产业支撑体系。大连港以集装箱干线运输为重点,全面发展石油、矿石、散粮、商品、汽车等大宗货物中转运输,加快拓展港口物流、保税、信息、商贸和国际海上旅游服务,积极推进长兴岛组合港区建设。营口港以集装箱、钢材、铁矿石运输为重点,全面发展原油、粮食、杂货等中转运输,大力拓展现代化的港口服务和临港产业功能。丹东港以杂货、大宗散货和集装箱运输为主,积极发挥物流、商贸、临港工业等相关功能。锦州港和葫芦岛港是锦州湾重要港口,地区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锦州港以石油、煤炭、粮食等大宗散货和集装箱运输为主,积极发挥物流、商贸、临港工业等相关功能。葫芦岛港发展石油化工、散杂货、油田专业化运输,积极拓展商贸和物流等相关功能。

图11-6辽宁省港口及临港产业分布图

以临港产业建设为支撑,提升区域竞争能力。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要以临港产业为重点,发挥沿海梯级开放优势,培育发展一批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有较强带动作用的特色产业集群,建成布局合理、用地节约、环境友好、国际竞争力突出、综合配套能力强的现代化产业园区。

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以造船、数控机床等为主体,提高信息化水平、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的成套、配套能力。大连重点发展高技术水平、高附加值的基础机械、数控机床、重型装备、发动机、机车、石化通用装备等行业和优势产品,建成我国先进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丹东加快建设我国重要的汽车零部件、大中型客车、专用车生产基地,发展精密装备制造业。营口着力构筑重型装备和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及部件等产业集群。锦州、盘锦、葫芦岛进一步壮大汽车零部件、化工机械、石油开采专用设备制造等优势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以软件服务业、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等为主体,重点发展软件、芯片、机床数控系统、船用曲轴、燃料电池、半导体照明材料、现代通信系统及终端设备、汽车电子、多媒体动漫、太阳能电池材料、镁质材料等关键技术和产业集群。做强大连国家软件产业基地、软件产品出口基地、锦州光伏产业基地和营口镁质材料深加工产业基地。

原材料工业以先进石化、冶金装备研发和示范工程为主体提高加工度。石化产业重点发展原油加工、乙烯、合成材料和有机材料,构筑精细化工产业群。大连要在现有石化基础上,积极推进百万吨乙烯、百万吨化纤原料项目,新建具有世界级规模的千万吨炼油炼化一体化生产基地;盘锦建成我国最大的重交沥青、环烷基润滑油生产基地和我国重要的化肥、聚烯烃、炼化生产基地,加快建设46×104t乙烯扩建项目;营口要在仙人岛建设大型石化产业积聚区;锦州湾建成国家级炼化生产基地和国家石油储备基地。

(三)产业园区整合与提升

以先进技术集成和产业生态聚集为原则,整合提升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保税加工区等,形成品牌优势鲜明、规模效益突出、低碳效益明显、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强大的系列产业园区。重点发展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特色工业园区三种类型的开发区。开发区重点向三个方向发展:一是向主导产业明确、关联企业集聚、综合配套能力较为完备的方向发展;二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集聚创新创业资源,向创新型工业园区方向发展;三是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高加工度原材料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服务业,向多功能产业园区方向发展。

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提高吸收外资质量为主,以发展现代制造业为主,以优化出口结构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致力于发展高附加值的服务业,向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园区转变。增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龙头、窗口与辐射作用,使之成为临港产业集聚地和外向型经济的先导和示范区。做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连保税区、大连出口加工区、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国家级开发区,加快大连金州、锦州、盘锦、丹东东港、葫芦岛杨杖子等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构建现代化工、先进装备制造、造船、新材料、电子、软件信息服务、生物制药、农产品加工、物流、纺织服装等产业群。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以产业化为宗旨,以智力密集、产业集聚、环境开放为依托,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聚集创新创业资源,转化技术创新成果,向创新型工业园区方向发展,成为以企业为创新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创新载体和集中区域。壮大大连、锦州、营口、葫芦岛等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模,积极发展丹东、盘锦高新园区,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在沿海经济带建设中的先导作用。

特色工业园区是突出和推动特色产业资源要素集聚,形成产业链完整、具有园区品牌的企业簇群功能区域。重点建设大连三十里堡、营口仙人岛能源化工区、锦州白马综合工业园、葫芦岛高岭—万家工业区、盘锦天河工业区、丹东临港工业园区等一批各具特色、功能凸显、后劲较强的特色工业园区(图11-7)。

图11-7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开发区分布图

四、基础设施工程重点

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中重点要从交通运输、能源项目、供水设施三个方面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首先要加快交通体系建设。建设总长1443km的滨海公路,新建大窑湾、长兴岛、鲅鱼圈和仙人岛港(区)至沈大公路的4条疏港公路;建设鸭绿江大道、渤海大道、长兴岛环岛道路等连接“五点”与周边城市、相邻港口的联络线和内部道路体系。以提高沿海港口疏港能力为核心,建设13个沿海地区的铁路项目。重点建设哈大铁路客运专线、东北东部铁路通道和大窑湾港区第二疏港铁路、锦赤线地方铁路,完成营口鲅鱼圈港区和锦州港疏港铁路复线和电气化改造,新建连接哈大铁路和长兴岛、仙人岛港区的疏港铁路,新建庄河港至岫岩疏港铁路,实施丹东港大东港区疏港铁路扩能改造。以建设大连门户枢纽机场为核心,全面提高沿海各机场的吞吐能力,完善机场的口岸服务功能。扩建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建设功能完备的大连空港国际物流中心。启动大连新机场选址与建设,更新改造丹东和锦州机场设施,积极发展支线航空,力争将丹东机场提升为国际口岸。

其次,加快重点能源、油气项目建设。重点规划建设辽宁红沿河核电站、国电庄河电厂新建、营口华能电厂二期、国华绥中电厂二期、华能丹东电厂二期等电源项目,总投资450×108元,投产装机760×104kW,装机容量增长90%。建设大连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保障30座,10×104m3原油储罐建设和竣工投产。推进大连石油储备基地项目第二期工程和锦州石油储备基地建设工程等国家石油储备二期项目建设。建设中石油大连LNG接收站。开发建设中海油锦州25-1气田(图11-8)。

图11-8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基础设施图

最后,“北水南调”,加强供水设施建设。重点规划和建设13个服务于沿海地区的水利、供水项目,确保“五点”近期和远期供水动态需求。建设“引东入岛”工程和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保障长兴岛临港工业区用水需求。建设松树沟水库工程和“引英入连”工程,保障大连花园口工业园区用水需求。建设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中水利用工程等水利设施,保障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用水需求。建设2000×104m3的平原水库和疙瘩楼水库引水工程,保障盘锦船舶工业产业园区用水需求。修建锦凌水库和青山水库,推进海水淡化项目,保障辽西锦州湾沿海经济区用水需求。建设鸭绿江和三湾水库供水工程,保障丹东产业园区用水需求。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