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节 资源特征(第5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资料来源:王文权。辽宁森林资源[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3)龄组结构

根据树木的生物学特性及经营利用目的不同,将森林生长过程划分为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5个龄组。全省中、幼龄林面积占林分面积的88。70%,蓄积占林分蓄积的76。95%;近、过熟林面积占林分面积的11。30%,蓄积占林分蓄积的23。05%(表2。13)。

表2。13辽宁省各龄组面积蓄积及比例统计表

资料来源:王文权。辽宁森林资源[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4)森林权属结构

权属包括林地权属和林木权属两个方面。林地权属划分为国有和集体两类;林木权属分为国有(包括林业系统国有、非林业系统国有)、集体、非公有制、未定4类(表2。14、表2。15)。

全省林业用地国有权属93。73×104hm2,集体权属601。30×104hm2。其中,国有面积83。96×104hm2,蓄积6636。64×104m3,其中林业系统国有面积67。59×104hm2,蓄积5252。20×104m3;非林业系统国有面积16。37×104hm2,蓄积1384。44×104m3。集体林面积229。24×104hm2,蓄积12682。24×104m3。非公有制林分面积123。00×104hm2,蓄积4188。35×104m3。权属未定面积0。39×104hm2,蓄积20。40×104m3。

表2。14辽宁省林业用地各权属面积及比例统计表

资料来源:王文权。辽宁森林资源[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表2。15辽宁省林分各权属面积蓄积及比例统计表

资料来源:王文权。辽宁森林资源[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4。天然林资源

天然林是辽宁省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绿色瑰宝,在全省经济和生态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辽宁的天然林结构非常复杂,表现在树种繁多,林龄差异性较大,高矮不齐,直径粗细不一,林分总体质量不高,直接经济效益不大。但随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全面实施,全省天然林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开始逐步进入休养生息的良性发展阶段。

全省天然林面积303。44×104hm2,占全省林业用地总面积的43。66%;天然林蓄积11369。91×104m3,占全省活立木总蓄积的46。57%。

在天然林分中,防护林面积147。45×104hm2,蓄积8126。83×104m3,分别占天然林面积和蓄积的69。59%和71。50%(表2。16、表2。17、表2。18)。

天然林分按龄组划分,幼龄林面积143。50×104hm2,蓄积4497。35×104m3;中龄林面积58。57×104hm2,蓄积5724。90×104m3。天然林分幼、中龄林面积和蓄积分别占天然林面积和蓄积的95。37%和89。94%。

天然林资源主要分布在辽东地区,丹东、抚顺、本溪3市天然林面积157。44×104hm2,占全省天然林资源的51。89%。

资料来源:王文权。辽宁森林资源[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表2。17辽宁省天然林分各林种面积、蓄积及比例表

资料来源:王文权。辽宁森林资源[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表2。18辽宁省天然林分各龄组面积、蓄积及比例表

资料来源:王文权。辽宁森林资源[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5。人工林资源

人工林在恢复和重建森林生态系统,提供木材产品,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培育人工林资源是改善人居环境,缓解林产品供需矛盾,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辽宁省从20世纪30年代初就开始营造人工林,但都是结构简单的纯林,到60年代初,林业工作者逐渐认识到人工纯林的病虫害比较严重,人工针叶林导致林地土壤不断恶化等,因此,开始提倡营造或诱导针阔混交林。由于当时对树种的生态习性和生长规律认识不足,有的造林地块没有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将红松、黄波椤、水曲柳等适于冠下造林更新的树种成片地营造在**的荒坡、采伐迹地上,致使成活率不高,所以当时营造的针阔混交林保存面积不多,而一些条件较好的地方,靠天然下种和萌生形成一些针阔混交林。因此,辽宁人工林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纯林比例过大,不可避免地造成林地土壤灰化和板结,并有地力逐渐衰退的迹象;同时林分对雪压、风倒、病虫害、火灾等的抵抗能力较弱。落叶松的早期落叶病和枯梢病,红松的疱锈病,赤松、油松的松干蚧,杨树的透翅蛾、杨干象和腐烂病等危害十分严重,有的林分成片死亡。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10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林资源的培育,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逐渐重视营造混交林,使全省人工林资源有了较大发展,林分质量也有很大改善,混交林比例逐渐提高,人工林成为全省森林资源的主体,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全省人工林面积330。52×104hm2,占全省林业用地总面积的47。55%;人工林蓄积12220。83×104m3,占全省活立木总蓄积的50。05%(表2。19)。

表2。19辽宁省人工林各地类面积及比例统计表

资料来源:王文权。辽宁森林资源[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在人工林分中,防护林面积117。31×104hm2,蓄积4522。22×104m3,分别占人工林面积和蓄积的52。21%和37。18%(表2。20)。

表2。20辽宁省人工林分各林种面积、蓄积及比例表

资料来源:王文权。辽宁森林资源[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在人工林分中,幼龄林面积129。29×104hm2,蓄积3852。32×104m3;中龄林面积55。91×104hm2,蓄积4028。78×104m3。人工林分幼、中龄林面积和蓄积分别占人工林面积和蓄积的82。41%和64。80%(表2。21)。

资料来源:王文权。辽宁森林资源[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6。灌木林资源

灌木是宝贵的生物资源,它耗水量小、耐干旱、耐盐碱、耐高寒,具有很强的复壮更新和自然修复能力,是辽宁省西部地区重要的造林树种,是治理水土流失、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等生态公益林建设的重要混交树种,是平原地区、城镇乡村绿化、美化的重要伴生树种。辽宁省灌木林分布广泛,生态防护效益非常显著,尤其在辽西地区,改善和发展灌木林资源对改善生态环境极其重要。

辽宁省灌木林面积60。74×104hm2,其中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主要分布在辽西地区,39。63×104hm2,朝阳市35。48×104hm2灌木林全是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占全省灌木林总面积的58。4%(图2-13)。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