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史思想(第3页)
[13]参见房玄龄等:《晋书》卷五十六《江统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1529页。
[14]参见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导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2~5页。
[15]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导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6页。
[16]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导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6~7页。
[17]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导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8页。
[18]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导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8~9页。
[19]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导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2页。
[20]司马迁:《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46页。以上所引白寿彝的记述,见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导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2页。
[22]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导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2~13页。
[23]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导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3页。
[24]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导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4页。
[25]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导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7页。
[26]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导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21页。
[27]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导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26~28页。
[28]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导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32页。
[29]参见田人隆:《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分期讨论简述》及瞿林东:《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分期的不同见解》,肖黎主编:《20世纪中国史学重大问题论争》,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40~86页。
[30]白寿彝:《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阶段性问题》,载《历史知识》1981年第6期。
[31]白寿彝:《中国历史的年代:一百七十万年和三千六百年》,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78年第6期。
[32]参见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1~26页。
[33]瞿林东:《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分期的不同见解》,肖黎主编:《20世纪中国史学重大问题论争》,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75~76页。
[34]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导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81~82页。
[35]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导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82、83页。
[36]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导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83~84页。
[37]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导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84页。
[38]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导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85页。
[39]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导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86页。
[40]白寿彝:《关于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几个问题》,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1年第6期。
[41]白寿彝:《白寿彝民族宗教论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53页。
[42]以上是笔者对白寿彝在此文中提出的论点的概括。
[43]白寿彝:《关于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几个问题》,《白寿彝民族宗教论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56页。
[45]参见白寿彝:《白寿彝民族宗教论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3~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