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与史学要论1(第2页)
[1]原载《20世纪中国史学名著叙录》,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2]以上所引均见李大钊:《狱中自述》,《李大钊文集》(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888~889页。
[3]这一部分内容的撰写,参考了《李大钊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年)卷首所载《李大钊同志生平事略》一文、张静如教授等所编《李大钊生平史料编年》一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
[4]李大钊:《狱中自述》,《李大钊文集》(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893页。
[5]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李大钊文集》(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51页。
[6]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李大钊文集》(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52页。
[7]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李大钊文集》(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52页。
[8]李大钊:《史观》,《李大钊文集》(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64~265页。
[9]李大钊:《史观》,《李大钊文集》(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66页。
[10]李大钊:《史观》,《李大钊文集》(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68页。
[11]李大钊:《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李大钊文集》(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77页。
[12]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李大钊文集》(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60页。
[13]李大钊:《阶级竞争与互助》,《李大钊文集》(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7页。
[14]李大钊:《民彝与政治》,《李大钊文集》(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55页。
[15]李大钊:《庶民的胜利》,《李大钊文集》(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593页。
[16]李大钊:《史学要论》,《李大钊文集》(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714页。
[17]李大钊:《史学要论》,《李大钊文集》(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763页。
[18]李大钊:《研究历史的任务》,《李大钊文集》(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673页。
[19]李大钊:《研究历史的任务》,《李大钊文集》(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673~674页。
[20]李大钊:《史学要论》,《李大钊文集》(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724页。
[21]李大钊:《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李大钊文集》(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60页。
[22]李大钊:《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李大钊文集》(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62页。
[23]李大钊:《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李大钊文集》(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65页。
[24]李大钊:《研究历史的任务》,《李大钊文集》(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677页。
[25]李大钊:《研究历史的任务》,《李大钊文集》(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677~678页。
[26]李大钊:《史学要论》,《李大钊文集》(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713~714页。
[27]李大钊:《史学要论》,《李大钊文集》(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717页。
[28]李大钊:《史学要论》,《李大钊文集》(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720页。
[29]李大钊:《史学要论》,《李大钊文集》(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722页。
[30]李大钊:《史学要论》,《李大钊文集》(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727页。
[31]李大钊:《史学要论》,《李大钊文集》(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745页。
[32]李大钊:《史学要论》,《李大钊文集》(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748页。
[33]李大钊:《史学要论》,《李大钊文集》(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761页。
[34]李大钊:《史学要论》,《李大钊文集》(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763~764页。
[35]李大钊:《史学要论》,《李大钊文集》(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764~765页。
[36]白寿彝:《六十年来中国史学的发展》,《白寿彝史学论集》(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640页。